-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 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最原始的辐射对称、两胚层、多细胞动物 所有高等多细胞动物 都是从这一阶段发展而来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体制与基本体型 1、体制 基本为固定的辐射对称形式。 有些种类(如海葵)为两辐射对称, 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过渡类型。 辐 射 对 称 通过身体中轴线, 可作无数切面, 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身体只有上下之分, 无前后、左右之分。 可均匀地摄取食物, 适应水中固着或漂浮的生活。 2、基本体型 水螅型:圆筒形,附着生活,口向上, 触手分布在口的周围, 有基盘,中胶层薄。 水母型:扁盘状, 漂浮生活,口向下,有缘膜, 触手囊分布在外伞边缘。无基盘,中胶层厚。 二、体壁结构 两个胚层 (中间为中胶层) 腔肠动物出现了真正的内、外两胚层! 1. 外胚层 3)其他细胞 腺细胞:分泌粘液,起润滑附着等作用。 间细胞:小,未分化细胞。 感觉细胞:感觉。 神经细胞:传导。 2.内胚层 1)内皮肌细胞: 较长、肌原纤维环状, 收缩使身体变长, 形成伪足吞噬食物,行胞内消化, 具营养和运动两种功能 2)腺细胞:分泌消化液。 三、消化循环腔 即原始消化腔。是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 腔, 兼消化、循环两个功能, 故称消化循环腔。 相当于胚胎发育时的原肠腔, 也相当于高等动 物的肠, 称之腔肠。 它有口无肛门, 口兼肛门,为不完全消化。 腔肠动物兼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 1.细胞内消化为主, 消化循环腔的内皮细胞可吞噬食物颗粒。 2.细胞外消化为次,分泌消化液在消化循环腔内, 使食物消化成小颗粒。 3.腔内腺细胞主要分泌蛋白酶故不能消化淀粉。 4. 消化的食物即靠消化循环腔, 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不是血液循环) 四、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是腔肠动物特有的动物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位于内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常具两个或多个细长的突起, 相互连接成疏松的网状。 网状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无神经中枢 传导无定向 扩散速度慢 刺激的传导: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皮肌细胞 接受剌激 传导信息 产生应答 (如∶捕食、御敌) 五、呼吸与排泄 无专门的器官 体壁细胞可行气体交换和排出代谢废物 六、生殖及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 多为出芽,也有横裂 。 芽体脱离母体 新个体 芽体不脱离母体 复杂群体(珊瑚) 有性生殖 在生殖时期临时产生精巢和卵巢。 多为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海产有浮浪幼虫期 浮浪幼虫 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幼体,为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有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世代交替 水螅型和水母型个体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 无性生殖 水母型世代 水螅型个体 水母型个体 水螅型世代 有性生殖 第二节 腔肠动物的分类 约1万多种, 根据形态和世代交替现象分为三纲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一、水螅纲 1、个体小,构造简单; 2、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少数只有水螅型或只有水母型 3、水螅型无口道,水母型具缘膜; 4、刺细胞仅存在于外胚层; 5、外胚层产生生殖细胞; 6、如:桃花水母、钩手水母 僧帽水母、薮枝螅 一、体制与基本体型 圆柱状,辐射对称的体制,是对水中固着生活的一 种适应。 水螅型 二 体壁结构 1 胚层多细胞动物,体壁构成: 外胚层(epidermis) 内胚层(gastrodermis) 中胶层(mesoglea) 2 消化循环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