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清代著名医家-精品学习网-学习考试资讯-中国最大…分析.doc

第五章清代著名医家-精品学习网-学习考试资讯-中国最大…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著名医家 第一节喻昌的秋燥论与大气论 一、生平著作 喻昌字嘉言晚号西昌老人 清初三大名医之一 1 《寓意草》1卷医案集 2 《尚论篇》8卷伤寒“三纲鼎立”说 3 《医门法律》6卷“秋燥论”“大气论” 二、学术思想 (一)《秋燥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1、阐发秋燥的病理 (1)燥胜则干 (2)燥先伤肺“燥气先伤上焦华盖” 2、创制清燥救肺汤 治则:清润肺气保护胃气 治燥不宜: 辛香行气,以燥治燥 苦温之属,以火济火 苦寒降火,伤其胃气 单纯以润治燥,不适病所 (二)大气论 1、大气的概念 肺气———— 胸中阳气 ————胃气 ? ? ? ? ? ? ? ? ??| ? ? ? ? ? ? ? ? ?肾气 2、大气的生理 (1)主宰人的生机“胸中为生死第一关” (2)统帅人生诸气 3、大气的病理及治疗 阴邪凝聚————遮蔽大气————大气已亏 ????????????????????????????????大气未亏 ???|???????????????| 祛散阴邪????????助通阳气 (三)论病遣药的特点 1、治单腹胀三法 2、逆流挽舟法人参败毒散 发汗解表羌活独活祛风解表胜湿 (解表法)桔梗前胡 柴胡祛散表邪半表半里表 3、置介潜纳法 上脱:七分阳药+三分阴药 夜服从阴引阳 下脱:七分阴药+三分阳药昼服从阳引阴 ·对喻昌大气论的思考 ※生物能学的角度 ※气的实质与分层 ※临床指导意义 ?复习思考题: 试述喻昌秋燥论、大气论的主要论点。他有何主要著作? ?原文选读: “燥气先伤上焦华盖。”(《医门法律·秋燥论》) ?第二节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 一、生平著作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清代中叶著名的医学家。 ·《温热论》1卷 又名:《温症论治》,《叶天士温热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临证指南医案》10卷代表作 是其门人华岫云等根据叶桂平时诊病的记录整理而成。 ·《幼科要略》2卷 ·《未刻本叶氏医案》 二、学术内容 1、概念:阳化——“身中阳气之变动” 内风——“内风动越” 即指“身中阳气之变动”而导致“内风动越”的一种病理现象。亦即肝阳化风。 2、发病机制: 病变性质——内,阳,风 病变脏腑——中心脏腑为肝 与肝的属性秉质特点有关 肝的生理:体阴用阳 肝的病理:肝阴易虚,肝阳易亢 与肝脏与其他脏器之间的生化关系失调有关 3、治疗 治疗大法:“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 具体治法:滋阴熄风(肝阴,肾精虚损) 养血熄风(心血不足) 平木熄风(肺气阴虚) 培土熄风(脾胃亏损) 用药特点:※善用甘味之品(甘凉/甘温/甘酸/甘辛/甘咸/甘濡) ※喜用轻灵之品 ※调和动变之阳气镇(重镇),潜(介潜) 收(酸收),和(温润) ※避免用苦寒/辛散走窜之品 ※阳脱急用回阳之时,必佐阴药(恐纯刚难受) (二)胃阴学说 脾胃分论 ? 脾 胃 特性 脏宜藏,藏而不泻; 恶湿,喜刚燥;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腑宜通,泻而不满; 恶燥,喜柔润; 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升降 宜升则健 宜降则和 功能 运化 纳食传导 治疗 甘温升发 以升为补 甘凉通降 以通为用 倡言胃阴 病因病机: 证候: 气结在血——气滞之证:“初病胀痛无形” 血伤入络——血瘀之证:“久则形坚似梗” 疼痛 / 有形 / 发黄 / 出血等 病证: 甚广,可见于中风、积聚、吐血、胸痹、疟母、痿、痹、诸痛、诸血证、疮疡、癥瘕等病证中。 治疗: 治法:“总以通字立法”以辛味药为主 ①辛润通络 ②虫蚁搜剔法(辛咸) 常用药:新绛(茜草代),青葱管,桃仁,柏子仁,当归须等。 (四)理虚大法 1、劳损辩证 病位:分上、中、下三部虚损 上——心肺 中——脾胃(关键) 下——肝肾 病性:以“体质之阴阳为要领” 2、理虚原则 ①重视正气:“只要精气复得一分,便减一分病象。” ②生活调理:以静养,节欲,增进饮食,减少损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 ? 复习思考题: 叶天士对杂病的辨证论治有哪些主要贡献?他有何主要著作? ? 原文背诵: “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临证指南医案·疟》) 第三节王清任的瘀血证治 一、生平著作 王清任又名全任字勋臣清代著名医家 《医林改错》2卷 上卷:脏腑结构,方叙(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下卷:各种病症证治 二、学术思想 (一)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1、元气为人生命之源 2、瘀血为病广泛 (1)瘀血成因复杂 气虚正虚 血亏瘀血 邪毒(血热、血寒、瘟毒) (2)血瘀表现多样 *血瘀征象明显者 *血瘀征象不明显者 A分部活血化瘀法 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 组成——活血化瘀:桃仁红花赤芍川芎 辛香通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