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新石器时代考古-第二部分(新石器时代文化)-简化分析.pptVIP

第三新石器时代考古-第二部分(新石器时代文化)-简化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新石器时代文化简介 一、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我国新石器时代从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大约存在了7000年左右的时间。 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7000年属早期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属中期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属晚期 而传统上认为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则应属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铜石并用时代[1]。在我国仍将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放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进行研究。 [1] 严文明:《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遗存(华南地区) 从文化内涵与特征来看,这一阶段的遗存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此时期石器的制作方法、主要器形等方面与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没有什么差别,但已出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因素,如少量螺壳文化层的存在、穿孔砾石器的出现、以及伴出动物多是现生种等。因此,将其作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度阶段的遗存,归入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末期可能较为恰当,其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13000年~公元前10000年左右。 1.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 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7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生时期。约略以公元前8000年前后为界,可将其分为前、后两段。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共同特征 生产工具方面。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少见;磨制石器一般只磨刃部,罕见通体磨制的石器,其比例逐步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斧、磨盘、磨棒、刮削器、镞等是其共有的石器类型。有一定数量的骨角器,相同器类主要是针、锥、鱼钩、鱼镖等。 陶器制作方面。两地区大体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早期后段之始,就各自独立地发明了陶器。均为夹砂或夹蚌末陶,器表颜色不一,多为红陶或褐陶;以素面居多;皆为手制,陶胎厚重,火候较低,质松易碎;器形简单,形制很不规整,华南地区主要是釜、钵类,华北地区则多为罐、钵类。这些特点均显示了这一时期陶器制作技术的原始性。 社会经济方面。原始农业在早期前段可能已经出现,到早期后段似有所发展,在南方的仙人洞、吊桶环、玉蟾岩、牛栏洞等遗址曾发现了有人工驯化痕迹的水稻遗存,此时期的原始农业尚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不过,整个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仍以采集、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 前段的文化遗存 主要发现于华南地区。以广东阳春独石仔遗址上层和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第二期为代表。 这一时期,陶器尚未发明,但已出现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数量较少,一般只磨刃部,不见通体磨光的石器,打制石器占多数,器形主要有石斧、刮削器、磨盘、磨棒、镞等。原始农业可能已经出现,但很原始,处于“刀耕火种”阶段。采集、渔猎经济占居主导地位。此段即属于所谓“前陶新石器文化”时期[1]。 [1] 北京大学历史系等:《世界古代史论丛·第一集》,三联书店1982年。 后段的文化遗存 目前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均有发现。代表性遗址有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下层、湖南道县玉蟾岩、广东英德牛栏洞、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河北阳原于家沟、河北徐水南庄头和北京怀柔转年等。 此段陶器已经发明,但制作原始,火候低,质地粗疏,陶胎厚重,器形单调,主要是釜、罐类。磨制石器有所增加,打制石器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器形与前段相若。原始农业似有所进步,不过仍以采集、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 2. 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 时间大约从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栾丰实称之为“裴李岗时代”[1]。 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在黄河、长江两流域以及北方和华南地区都有所发现。如黄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后李文化,长江流域的彭头山文化、皂市文化、城背溪文化,北方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新乐文化,华南地区的甑皮岩上层遗存等。 该期陶器的制作有了进步,但仍保留了较多原始性,以夹砂褐陶多见,器表颜色不一,均为手制,陶胎厚薄不均,器形简单,形制不甚规整。石器以磨制为主,不少是通体磨光,但穿孔石器少见。收割用的刀、镰出现,农业养畜业已占主导地位,有可能已发展到耜耕农业阶段。农作物长江流域已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已种植粟。 [1] 栾丰实:《试论仰韶时代东方与中原的关系》,《考古》1996年第4期。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一、裴李岗文化 二、磁山文化 三、老官台文化 四、后李文化 一、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得名于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北南部和豫西黄河沿岸地区,其范围东到涡河沿岸,西至洛河上游,南越淮河,北抵卫河支流洹河南岸。经过发掘的典型遗址除裴李岗外,还有新郑沙窝李、密县莪沟北岗、长葛石固、汝州中山寨、郏县水泉、舞阳贾湖等。 裴李岗文化的陶器,以夹砂和泥质陶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夹蚌、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