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混合堆
聚变-裂变混合堆
核能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核燃料资源的利用率问题。目前以热中子反应堆占绝对主体的核电结构对铀资源的利用效率仅有1%,现在提出的快中子增殖堆,能把利用效率提高到10%以上,仍有90%左右的铀资源得不到利用。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问题。目前仍无一个成熟的技术路线可以较好的解决乏燃料的处置这一问题。
聚变堆芯,外边围以由中子增殖材料A(如Be)、可转换材料Fb(如238U和232Th)、造氚材料(Li)、冷却剂以及其它结构材料所组成的包层,用以生产聚变堆芯所需的氚和伴随裂变堆所需的裂变核燃料Fi(如239Pu,233U),同时产生相当的电功率Pe。
一、系统的描述
聚变-裂变混合核能源利用目前接近实现的聚变装置作为中子源:
驱动次临界包层,实现直接燃烧可裂变核素(如238U,232Th)、增殖核燃料(238U到239Pu,232Th到233U)、嬗变长寿命锕系元素,效率非常高,有望成为解决上述核电发展中存在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可能技术路线。
且提高氚生产的效率,实现受控聚变装置的氚自持,为相关技术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实验平台,则是目前其它技术路线所不具备的优点。
1953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鲍威尔,就提出了聚变-裂变混合堆的建议。
1970-1972年间,美国基于次临界快裂变包层混合堆(磁镜型)和热裂变包层混合堆(托卡马克型)的工作完善了混合堆的基本概念。自此,混合堆概念设计得到了蓬勃开展。
二、提出
三、几种典型的混合堆概念
1、以磁约束Tokamak为驱动源的混合堆
西南物理研究所设计的两种混合堆
混合增殖堆FEB-E
混合嬗变堆FDTR-ST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的混合堆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SABR
这类混合堆的典型特点是:
以增殖核燃料或嬗变次锕系(MA)元素为主要设计目标;
2)冷却方式为双冷,裂变(嬗变)增殖区为液态金属冷却,产氚区由氦气冷却。
这类混合堆都能满足聚变堆氚自持的要求,氚增殖比在1.1以上,根据聚变堆的功率水平,能量放大倍数从10倍左右到100倍左右不等。
2、以Z箍缩电磁内爆惯性约束聚变堆为驱动源的混合堆
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SNL)和威斯康辛大学联合提出的In-Zinerator
该堆同样采用了两种冷却方式,液态金属和气冷,亦是以嬗变MA为主要设计目标。
Z箍缩的运行方式是脉冲式的,驱动的次临界堆的能量释放方式也是脉冲式的,而且脉冲既窄又高。在最初的50ns时,功率达到155~174TW,全部能量将在0.2ms内释放出来,如何将这种脉冲的能量释放转换成稳定的能量安全输出,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工程问题。
3、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堆为驱动源的混合堆
美国的劳伦斯-利佛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提出了基于国家点火装置NIF的混合堆概念LIFE
4、现有混合堆概念设计的优点和难点
综合上述三类采用不同聚变驱动源的混合堆概念设计,其主要的优点包括:
1. 采用次临界堆包层后,混合堆可实现具有商业规模的能量输出,与现有压水堆/沸水堆水平相当;
2. 采用次临界堆包层后,容易实现聚变堆芯的氚自持;
其主要难点在于:
(1)采用液态金属冷却的设计都面临一些问题;
(2) 脉冲源驱动的次临界堆要解决稳定功率输出的问题;
(3) 燃料后处理涉及同位素分离。
四、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概念
反应堆厂房和冷却方案示意图
混合能源堆
次临界堆包层局部放大
候选燃料
混合能源堆最主要的特点是:
1. 采用高温高压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可裂变核素转换为易裂变核素之后就地燃烧;
2. 卸料的后处理不涉及同位素分离;
混合能源堆采用与现在比较成熟的压水堆/沸水堆技术相似的高温高压水冷却方式,有利于利用现有技术加速实现,其技术可行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混合堆概念。
同时,水还具有一定的慢化作用,有利于将238U或232Th转换得到的239Pu和233U就地裂变,增殖燃料不是混合能源堆的设计目标,提高铀资源利用率,用于生产能源才是其主要设计目标。
利用水的慢化作用,泄漏到产氚区的中子能谱比传统混合堆要软,更有利于6Li的 (n, T) 反应,对简化产氚区设计也是有利的。
混合能源堆考虑采用合金型(天然铀/贫铀/热中子反应堆卸出的乏燃料)燃料,前端不涉及铀浓缩,后端则有利于简化卸料的后处理,目前设计的后处理工艺只设计有害裂变气体的驱除而不涉及同位素分离,不存在将多余的钚提取出来的可能。
五、混合核能源对我国核能发展战略的意义
1、对裂变核能的意义
目前的研究分析表明,经过初步优化设计的混合能源堆只需在初次启动时装入部分天然铀或乏燃料,燃料的主要成分仍以贫铀为主,即可实现正常运行,经过5年左右满功率运行后,卸出的燃料组件在存放一段时间,再经过简化的后处理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