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用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孙庆阁分析.pptxVIP

压裂用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孙庆阁分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裂用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技术要求主讲人:孙庆阁2014年4月SHENGLIOILFIELD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是压裂液增稠剂,用以提高水溶液粘度、降低液体滤失、悬浮和携带支撑、形成冻胶体系的化学剂,是水基压裂液的主要成分。羟丙基瓜尔胶是瓜尔胶羟丙基化制得。产品为无色、无味的白色至浅黄色固体粉末,不溶于醇、醚和酮等有机溶剂,易溶于水。由于羟丙基胍胶分子中含有顺式邻位羟基,因而可与硼、钛和锆等多种非金属和金属元素化合物进行络合形成凝胶体。瓜尔胶为白色略呈褐黄色粉末。不溶于有机溶剂,可被水分散、水合、溶胀,形成粘胶液,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瓜胶水溶液易于与某些两性金属交联成水冻胶。不易受离子型盐的影响。可进行物理、化学改性。与瓜尔胶原粉相比,羟丙基瓜尔胶残渣含量低,溶胀溶解速度快,胶液放置稳定性好,耐盐能力强,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压裂液稠化剂。其水溶液和水冻胶可用于不同改造规模、不同井深井温的低渗透油气层压裂。特别适用于高温深井压裂。压裂用羟丙基瓜尔胶技术要求项目质量指标一级品二级品外观自由流动粉末0.125/0.09筛余量≤1%0.071/0.05筛余量≤10%≤15%含水率≤10.0%pH值(0.6%水溶液)6.5~7.5表观粘度μ(30℃,170s-1,0.6%),mPa·s≥110≥105水不溶物≤4.0%≤7.5%交联性能能用玻璃棒挑挂流动性好一般羟丙基取代度MS≥0.30≥0.15注:表中“%”均为质量分数。压裂用瓜尔胶技术要求项目质量指标一级品二级品外观自由流动粉末0.125/0.09筛余量≤1%0.071/0.05筛余量≤10%≤15%含水率≤10.0%pH值(0.6%水溶液)6.5~7.0表观粘度μ(30℃,170s-1,0.6%),mPa·s≥110水不溶物≤16.0%≤20.0%交联性能能用玻璃棒挑挂流动性一般注:表中“%”均为质量分数。Q/SHCG64—2013压裂用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技术要求标准对比序号SY/T5764-2007Q/SHCG64—20131筛余量Φ200×50-0.071/0.05筛余量≤20%筛余量Φ200×50-0.071/0.05筛余量≤15%2表观粘度≥110mPa.s表观粘度≥110mPa.s3一级品水不溶物≤4.0%二级品水不溶物≤8%一级品水不溶物≤4.0%二级品水不溶物≤7.5%取自现场样品测试数据序号样品名称水不溶物%1#羟丙基瓜尔胶/一级4.12#羟丙基瓜尔胶/二级8.93#羟丙基瓜尔胶/一级3.84#羟丙基瓜尔胶/一级4.05#羟丙基瓜尔胶/二级8.26#羟丙基瓜尔胶/一级3.97#羟丙基瓜尔胶/二级4.78#羟丙基瓜尔胶/一级3.89#羟丙基瓜尔胶/二级5.310#羟丙基瓜尔胶/二级8.111#羟丙基瓜尔胶/二级7.412#羟丙基瓜尔胶/二级7.813#羟丙基瓜尔胶/二级6.314#羟丙基瓜尔胶/二级7.015#羟丙基瓜尔胶/二级7.2标准对比——修订了5.4.1中溶液的配制方法;——将“表观粘度”结果的精密度要求由10mPa.s改为了3mPa.s;——修改了附录A中羟丙基瓜尔胶羟丙基取代度的测定方法;——将“羟丙基取代度”结果的精密度要求由0.03改为0.02。本标准与Q/SH0050—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标准与Q/SH0050—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修改了溶液的配制方法5.4.1.3调节吴茵混调器转速至液体形成的漩涡可以见到搅拌器浆叶中轴顶端为止。5.4.1.4将称好的胶粉缓慢加入,避免形成鱼眼。在加入过程中时刻调整转速以保证达到5.4.1.3的漩涡状态。5.5.1.5胶粉完全加入后持续搅拌5min,形成均匀的溶液。停止搅拌,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盖,置于30℃水浴中,恒温4h。原标准:量取500mL蒸馏水倒入吴茵混调器中,低速启动,缓慢倒入[3.00/(1-W)]g(W为样品含水率)胶粉,调电压至50V~55V,搅拌5min,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盖,置于30℃水浴中,恒温4h。本标准与Q/SH0050—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2、提高了“表观粘度”的指标精密度要求“表观粘度”指标的精密度要求改为“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3mPa.s”。原标准中“表观粘度”指标的精密度要求为“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10mpa.s”。序号指针读数表观粘度mPa·s平均表观粘度mPa·s平均偏差mPa·s1#35.5105.77105.77035.5105.772#34.5102.79103.540.735.0104.283#35.5105.77105.030.835.0104.284#36.0107.26105.771.535.0104.285#37.0110.24111.731.538.0113.226#34.5102.79105.032.236.010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