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太阳本证(中西医班)演示文稿解决方案.ppt

4-5.太阳本证(中西医班)演示文稿解决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提要】 患太阳病多日,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归 ? 37.患太阳病多日,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归 患太阳病三种转归 欲愈 脉浮细---脉趋缓和,外邪已去 嗜卧 表病初愈,正气未全复 精神疲倦。 处理 令其静卧,注意观察, 以待正气恢复 传少阳 胸满胁痛---邪传少阳,经气不利 处理----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表实证仍在 脉但浮---表实证未发生变化 处理-----仍与麻黄汤解表。 ? ①目瞑: ②阳气重: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 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 人发烦,目瞑①,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 阳气重②故也,麻黄汤主之。 【词解】 闭目懒睁,不喜强光刺激。 阳气郁遏较重。 太阳伤寒日久不愈的证治及服麻黄汤后的反应。 【提要】 【原文】 (46) 反应较轻 【释义】 (1)表证日久不愈的证治: 主症: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太阳伤寒。 治法:当发其汗。 方药:麻黄汤。 (2)服麻黄汤后的两种反应: 服药已微除——药后病情稍减。 发烦目瞑——正气得药力之助,与邪交争。 反应较重 剧者必衄——阳气怫郁,邪不得解, 内迫营血,损伤血络。 衄乃解——邪随衄解(衄血亦称红汗)。 【原文】(47、55)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提要】47条是太阳病伤寒证自衄者病愈。55条是伤寒失汗致衄,仍须发汗,当用麻黄汤。 【释义】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提要】 论阴虚之体禁用辛温发汗。 ——阴津不足,无以上承滋润咽喉。 咽喉干燥 (治法:滋阴解表。) 不可发汗——若强 发之,必致阴虚热炽。 2、麻黄汤禁例 【原文】(83) 指久患淋证的病人。 淋家—— 不可发汗—— 淋家①,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②。 【词解】 此处指尿血。 ①淋家: ②便血: 【提要】 论阴津素亏,下焦蓄热者,禁用辛温发汗。 【释义】 素患淋证,多下焦阴虚而有热。 误汗更伤其阴,邪热愈盛。 发汗必便血(尿血) ——热伤脉络,血液妄行。 治法:养阴清热兼解表。 【原文】(84) ①疮家: ②痉: 疮家①,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②。 【词解】 久患疮疡之人。 证名,指筋脉拘急,项背强直。 【提要】 论气血两虚之人禁用辛温发汗。 【原文】(85) 【释义】 误汗变证: 疮家—— 虽身疼痛—— 不可发汗—— 久患疮疡,必气血两伤。 指疮家复感外邪而兼表证。 血汗同源,发汗更伤营血。 发汗则痉——汗后更伤营血,筋脉失养。 治法:养血益气解表。 指眼球转动。 ①额上陷,脉急紧: ②眴: 【词解】 指额部两旁(太阳穴处)血脉 拘急。 【提要】 论阴血亏虚者禁用汗法。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①, 直视不能眴②,不得眠。 【原文】(86) 误汗变证: 血虚不荣经脉。 血虚不能上荣于目。 血不养心,心神失守。 额上陷,脉急紧—— 直视不能眴—— 不得眠—— (治法:滋阴养血解表。) 【释义】 衄家—— 经常失血之人,营血必虚。 不可发汗——辛温发汗则更伤营血。 亡血家①,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②。 【词解】 ①亡血家: ②寒慄而振: 指平素经常失血之人。 形容寒战振摇的样子。 【提要】 论气血两虚之人,禁用汗法。 【原文】(87) (治法:益气补血兼解表。) 【释义】 经常失血之人,必致气血双虚。 亡血家—— 不可发汗——发汗既可伤阳,又可伤阴。 误汗变证: 寒慄而振—— 气虚失煦,血虚失濡。 汗家①,重发汗,必恍惚心乱②,小便已阴疼③, 与禹余粮丸。 【词解】 指尿道疼痛。 神识恍惚,慌乱不能自主。 平素多汗之人 ①汗家: ②恍惚心乱: ③阴疼: 【提要】 论阳虚之人禁用汗法。 【原文】(88) 恍惚心乱 小便已阴疼 误汗变证: ——心失所养,神气浮越。 ——汗家重汗,阴津更伤,阴中滞涩。 【治法】敛阴止汗,重镇固涩。 【释义】 汗家—— 经常汗出之人,不唯伤阳,亦必损阴。 (若再予发汗,则更伤阴阳。) 【方药】禹余粮丸(方已佚)。 【原文】(89) 蛔之古字。 ——胃寒气逆,使蛔同出。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①。 【词解】 蚘: 【提要】 论中焦虚寒者禁用汗法。 【释义】 ——指脾胃虚寒的病人。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