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对西欧的影响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 青花瓷作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亦在宣德朝达到了 其制作的顶峰。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 是进口钴料,即所谓“苏泥勃青”料。因含铁量高, 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像蓝宝石一样 鲜艳的色泽,且烧成后往往在青花部分会出现有 金属光泽的黑色斑点,形成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 明朝时期,陈设品, 罐高9.3厘米、口径7.4厘米、 足径9.4厘米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影色 相结合的影色 资工艺。在明代一般称为 青花五彩,其制法是在器物上先勾画出青 花 花纹轮 廓,青花烧成后再上五彩釉, 再次入炉用700~800℃的低温烘烤而成。 特 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釉争奇斗明, 故后人称为斗彩。斗彩在明朝宣德时开始出现、成 化年|同(公元1465~1487年)成就最突出,是影怪的新成就。这件花蝶纹罐, 色彩明快鲜艳、青花与彩釉交相辉映,艺术效果非凡。《天工开物》中 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烧造瓷器的过程与工艺,并且配有图示。 釉里红牡丹纹军持,高14cm, 口径2.3cm,足径7.1cm。军持 直口,长颈,颈中间出沿,扁 圆腹,肩部一侧有一短流,无 柄。器身绘釉里红缠枝牡丹纹, 花叶布满器身,釉里红发色红 艳纯正。明初洪武时,景德镇 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 这件釉里红牡丹纹军持为佛教 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皿。 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纯正, 堪称洪武釉里红制品中的珍品。 白釉刻花玉兰纹尊 高33.5cm,口径12cm,底径16.2cm。   尊广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 圈足浅而宽,略向外撇。通体施乳白色釉 俗称猪油白。外壁暗刻玉兰两枝,或含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釉质如象牙般温润, 纹饰构图别致,玉兰素雅俏丽,增添了纯白釉瓷的风韵。 德化窑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珑,如此大件琢器是明德化白瓷中罕见的精品。 清朝时期,陈设品,高30.1厘米 梅瓶的形式是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因口小可插梅枝而得 名。梅瓶在宋元时代甚多,元代景 德镇的青花梅瓶很有特色,以后各 代所造梅瓶种类增多,并且更为精 致美观。松石绿釉又称葵绿釉,雍 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创烧。 这件松石绿梅瓶正是在雍正年间 烧制的。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诗赞此宣德红釉碗: “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沼澄铁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明宣德红釉的胎、釉都较永乐时期略厚,红釉发色微深,有的呈暗红色,器型也多于永乐时期。由于铜红釉对窑室气氛极度严格,烧制困难,宣德以后红釉制品渐少。今日所见明永乐、宣德红釉器物皆为精品,弥足珍贵。 清.康熙 五彩镂空花薰, 此器分三截,上层带平顶钮, 钮为红彩龙戏珠,底附三蹄形 短足。器共分六格,高24.6厘 米,口径23.4厘米,台湾故宫 博物院藏。 清.康熙五彩竹雀诗文茶壶 清乾隆仿雕漆釉蓋碗,高8厘米,口径11.7厘米,此器撇口,圈足,有盖,器外壁及盖施蓝色釉,浅雕锦地图寿纹,器内、盖、内和盖顶内亦施松绿釉器,盖、口、足沿亦施金彩。 清.雍正仿哥窑琮式瓶, 高25.4厘米,宽18.5厘米, 唇口,短颈,平肩,方体, 唇状圈足,釉底,画青花 “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 篆书款。器身及底均施灰 青色釉,釉面满布“金丝鐡 线”开片,器形如玉琮,因 名琮式瓶。 二、明清时期瓷器对西欧影响的过程 “山寨”中国瓷。瓷器昂贵又 不易获得,在本土制造无疑 是节省成本的最佳办法。1710年 ,德国东部德累斯顿附近的迈森, 成立了第一家生产硬质瓷的欧洲 工厂,所制瓷器从形制到纹饰均 效仿中国,图中描绘的就是在同 年举办的莱比锡复活节博览会上, 迈森瓷器首次亮相的情景。  用骑兵换瓷器。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是个疯狂的“瓷器热病”患者,他拥有20个房间的瓷器收藏,根据1720年的统计结果,他个人收藏总量多达57000件。当得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手中有不少中国瓷器时,奥古斯都二世开出了惊人的价码——用600个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龙骑兵,交换127件中国瓷。图中表现的就是他用骑兵换瓷器的场面。 从欧洲各国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国明、清时期瓷器可见当时外销瓷数量之多。 据有关记载: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16至17世纪的西欧许多国家的皇宫收藏着上千件中国瓷器。 枫丹白露宫 凡尔赛宫殿 西班牙马德里皇宫 End 镶满红宝绿宝滴七寸金莲 ???? 镶满红宝绿宝滴七寸金莲 瓷饰的宫殿,及宫殿里的中国瓷器   在欧洲,荷兰以生产珐琅和玻璃而著名。 1584(万历12年)荷兰陶器匠师们通 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我国购买白釉及青花原 料,仿制中国青花瓷器终于获得成功。邻近 海牙的德尔费特窑在17世纪专门模仿中国 青花瓷器,烧制白釉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