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在养殖场中的应用程序.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 消毒药 保健药 治疗药 疫苗 总计 对照组(元/头) 1 15 2 12 30 微生态制剂组(元/头) 1 8 1 8 18 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每头商品猪日增重增加8.3%,少花费饲料费用27.2元,减少药费12.0元。 7.潜在问题——抗生素禁用 抗生素禁用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1年成立慎用抗生素联盟组织,其成员遍布90多个国家,而且越来越大的国家采取立法的手段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禁用带来的损失 生产性能降低 疾病增加 尽管美国还没有在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但是美国科学家测算了抗生素禁用后将带来的经济损失。 假定肉鸡使用抗生素: 饲料报酬改善5%、每吨饲料成本为140美金,每吨饲料使用抗生素成本为1.25美金,美国肉鸡平均活重为2.36公斤/只,饲料报酬1.95,活重成本55美分/kg; 假定肉鸡禁用抗生素: 肉鸡饲料报酬减少0-4.5%,活重损失0-4%。美国每月生产6亿5千万只肉鸡,则美国肉鸡饲料成本增加2.94亿美元,同时因为死亡率/疾病增加带来的损失超过1.08亿美元;换句话说,或者由于饲料报酬变差,美国肉鸡养殖业会多用150万吨玉米和60万吨豆粕。 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的优势 我国微生态学奠基人魏曦院士预言:“辉煌的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微生态制剂的时代”。 现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已全面使用微生态制剂(益生素)。 综上所述:微生态最终带来的是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感谢您的关注 *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场中的应用 刘文彬 一、微生态应用基础 1 动物肠道保护性微生物菌群的获得 * 保护 新生动物 R. Fuller 1989 2.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平衡。宿主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部位,微生态平衡各具特征,甚至差异巨大。   消化道微生态:消化道内菌群大约有500种,总数在1014,总重量达到1.27KG,厌氧菌约占99%。其中乳杆菌是猪肠道的最优势菌群,其次是拟杆菌、消化球菌、厌氧弯曲杆菌、真杆菌、螺旋体、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动物一生中,随年龄增长,生理机能在变化,各生态区的生态平衡,也在有规律的调整。幼龄、成年、老龄动物均存在有规律的动态变化。   动物处在发情、妊娠、哺乳、分娩、断奶及饲养管理更换等条件下,也伴随着正常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上的改变。 3.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环境、宿主与微生物三个方面。 空气污浊、气候突变、饲料与饮水的变质、污染等外部因素。 免疫减弱和免疫抑制时,导致微生态失调。宿主的生理机能如胃酸分泌、胆汁分泌、肠蠕动异常,也导致微生态失调。 抗生素是引发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宿主失去菌群屏障,失去生物拮抗作用,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菌大量繁殖。 4.微生态失调的类形   菌群失调:一度失调是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临床表现。二度失调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在临床有慢性病表现。三度失调临床表现为急性症状,引发二重感染。   定位转移:病原微生物开始出现定位转移。(定位转移是指微生物群离开其原籍,游动到其他部位或环境且能定植下来,在一个生态区域内,有外籍菌定植,就意味着生态失调。)   血行感染:血行感染既是原籍菌易位传播的一种途径,又是一种易位感染。血行感染分为菌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易位病灶:正常微生物群因其他诱因所致,在远隔的脏器或组织形成病灶,例如脑、肝、肾、腹腔、盆腔等的脓肿。 5. 益生菌作用机制 * 二、养殖场常见问题及微生态的应用 微生态能给养殖户带来什么? 1.微生态是否有效? 微生态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足够的活菌数到达肠道。 菌种特点:饲料加工,胃肠道破坏(耐温性;耐酸性;耐胆盐;萌发率等)。 生产工艺:液体深层发酵(杂菌率低)。 科学使用:足量连续添加 幼龄动物,饲养环境较差的养殖场,食物结构调整期,治病恢复期,应激状态期。 方式 作用目的 使用效果 足剂量、不连续 促生长 有效果、但等停用后消失 低剂量、连续 促生长 无外观效果,但整体生产成绩稳定,无改善 足剂量、连续 (差产品) 促生长 无显著外观效果,但整体生产成绩稳定或有一定改善 足剂量、连续 (优质产品) 促生长 有显著外观效果,整体生产成绩稳定且有一定改善 2.饲料霉变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总结报告 备注: AFB1 黄曲霉毒素B1 ZON 玉米赤酶烯酮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