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本曲第一、二句描绘了小屋处在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自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三、四两句将读者引入青山白云幽邃飘渺的神仙境界,使人自然想起贾岛《寻隐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诗句。最后一句交代主人公的身份——渔父,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既不是“红尘”外的仙境,又不是现实中的实境,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诗人不过将理想中的“隐士”的精神世界物化罢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把握“景(即物象)”和“情”的结合点,这些物象往往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鹦鹉洲”是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地方,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 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形象;②题干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答题。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来 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诗中的云是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借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云”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诗歌对“云”的描写是从两方面入手的:平时“千形万象”“映水藏山”;可是在“无限旱苗枯欲尽”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它不是诗人歌颂的对象,而是批判的对象。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只顾表现自己,而不做实事的形象。 第三步,结合诗作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看似要干一番事业,而实际上却只顾空谈、不问苍生的当权者的憎恶。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以下“解题过程”的最后一步均同此,不再列出。) 答案:诗中的云是个千变万化,似乎要给人们带来甘霖,却又根本无心解救旱苗的反面形象。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看似要干一番事业(装腔作势,只顾表现自己),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的否定。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沧洲:水边,泛指失意者居留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综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洲”,这是一个驰骋疆场、怀报国建功之志的英雄人物;后来“关河梦断”“胡未灭”,说明理想并未实现;现在是“身老沧洲”“鬓先秋”“泪空流”,但仍“心在天山”。由此可见是一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英雄形象。词人刻画这一英雄人物的形象是表明自己的心声和感慨。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虽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却被弃置不用。词作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鉴赏景物形象 鉴赏此类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例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牧 牛 图 田 锡① 干戈扰扰遍中州②,挽粟车③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田锡:金末诗人。②中州:狭义指古豫州,相当于今河南一带;广义指黄河流域或金朝所辖区。③挽粟车:送军粮之牛车。 “短蓑长笛一川秋”描绘的是怎样一幅图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析:第一步: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句诗中有主体——人,披着短蓑,吹着长笛;有背景——平川;有时令——秋天。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特点。这幅画展现的是一幅安宁悠闲的生活场景。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和对太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第四步, 答案:秋天的原野上,一位牧童披着短蓑衣,横吹一管长笛,倒骑在牛背上,牛儿安详地吃着青草。诗中展现的是一幅安宁悠闲的生活场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和对太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7: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3学习任务教学活动策划表.docx VIP
- G7718-2025与GB 7718-2011标准对比表格.xlsx VIP
- 地质勘探行业野外作业安全手册.doc VIP
- 2025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浅谈施工企业“二次经营”管理.docx VIP
- 南宁市沙江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评报告.pdf VIP
- 铁路桥隧工高级工操作技能试题库.pdf VIP
- 股骨干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ppt
- GB7718征求意见稿与GB 7718-2011对比表.xlsx VIP
- 低压电气设备安全知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