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第八讲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详解.pptVIP

二轮复习第八讲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题组四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2014·上海高考)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民报》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该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倡导三民主义(民生);《时务报》与《国闻报》均属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纸,宣扬的是改良思想,排除A、B两项;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致力于革命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答案选D。 答案 D 8.(2015·四川高考)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解析 题干叙述的是新潮社个别社员的情况,不能据此就判断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也不能就此认为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故A、C两项排除。 作为新式青年的新潮社社员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看重八字、命书,说明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故选B项。 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答案 B 题组五 维新变法思潮 9.(2014·海南高考)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解析 “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 A项时间不符合; B项说法明显错误; “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 答案 D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 1898年中国维新运动进入高潮。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 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 近万名举人强烈反对梁启超等人的提议,表明当时的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 答案 B 题组六 民主共和与民主科学思潮 11.(2015·上海高考)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解析 材料中书报内容涉及到三民主义、改良变法两种思潮,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宣传以上思潮的主要报刊分别是《民报》和《时务报》,故选A项。 答案 A 12.(2013·江苏高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文化,提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使“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因此新文化运动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为D项。 答案 D 政治模块题组 1.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解析 材料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评论义和团运动,由于它盲目反对西方文明,体现了明显的落后性。 答案 A 2.1903年的北京,某茶馆有四位中国茶客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义和团,曾和官兵一起血战洋鬼子。”乙说:“我办了一个机器磨坊,官差经常来要钱。”丙说:“我住在东交民巷,每天都和几个领导老头打麻将。”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每月还有银子拿。”四人之中谁一定是在吹牛(  )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