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遊于趙。”司馬貞索隱:“按:《廣雅》云‘俶儻,卓異也。’”張守節正義:“俶,天曆反。《魯仲連子》云:‘齊辯士田巴,服狙丘,議稷下,毀五帝,罪三王,服五伯,離堅白,合同異,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魯仲連,年十二,號千里駒,往請田巴曰:臣聞堂上不奮,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緩也。今楚軍南陽,趙伐高唐,燕人十萬,聊城不去,國亡在旦夕,先生奈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梟鳴,出城而人惡之。願先生勿複言。’田巴曰:‘謹聞命矣。’巴謂徐劫曰:‘先生乃飛兔也,豈直千里駒!’巴終身不談。” 【[2]】曾憲通《去盍考釋》一文認爲甲文“去”作“ ”形,從大從口,會張口之意,爲“呿”本字。“盍”作“ ”形,象器口上有蓋相合之形,爲“盍”(省作“盇”)本字。二字形近,後隸變皆作“去”,因此從去得聲字分爲兩系:魚部去字派生出祛佉呿抾紶胠袪詓迲阹魼麮弆等字,葉部去字派生出劫怯朅鉣砝法?等字。見曾憲通《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第91-93頁。 [[3]]《史記》此處異文作“從頌”。正用本字。司马贞《史記索隱》:“從頌者,從容也。世人見鮑焦之死,皆以為不能自寬容而取死,此言非也。”张守节《正義》引《韓詩外傳》云:“姓鮑,名焦,周時隱士也。飾行非世,廉潔自守,荷擔采樵,拾橡充食,故無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諸侯。子貢遇之,謂之曰:‘吾聞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汙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鮑焦曰:‘吾聞廉士重進而輕退,賢人易愧而輕死。’遂抱木立枯焉。 * * * * * (六)第四个回合:嘲讽魏赵等大国不如邹鲁等小国。 ?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1、闵:同“愍”。上文用“愍”字。齐愍王四十年,燕合五国之兵共攻齐,齐愍王逃到卫,因傲慢而激怒卫人,于是离开卫国要到鲁国去。 2、之:到,往。《詩·鄘風·載馳》:“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趨而之薛”。 3、夷維子:齊人,以邑為姓。夷維,今山東濰縣。《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此句索隱曰:“維,東萊之邑,其居夷也,號夷維子。故晏子為萊之夷維人是也。正義密州高密縣,古夷安城。應劭雲‘故萊夷維邑也’。蓋因邑為姓。子者,男子之美號。又雲子,爵也。“ 4、執策:手提馬鞭。策:馬鞭,爲其本義。漢桓寬《鹽鐵論·後刑》:“良工不能無策而御。” 5、何以:以何。疑問代詞賓語前置。用什麼禮節。 6、待:接待,款待。待客。 7、太牢:牛羊豕各一。《莊子·至樂》:“具太牢以爲膳。”成玄英疏:“太牢,牛羊豕也。” 《清史稿·禮志一》:“太牢:羊一、牛一、豕一。” 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鍵,攝衽抱几,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于魯。 1、安取禮:從哪里取得這種禮節。安,疑問代詞,作狀語。相當於“什麼地方”。《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安在?”《漢書·黥布傳》:“女安從知之?”又可爲副詞。表示疑問,相當於“怎麼”、“豈”。安敢如此? 2、巡狩(shòu):巡視諸侯國。 3、辟舍:離開宮室。“辟”後來分化出“避”。 4、納筦鍵:交出鎖和鑰匙。“筦”與“管”爲異體字,鑰匙。 筦,《說文·竹部》:“筟也。”是古代繞絲的竹管。朱駿聲《通訓定聲》:“一名筳。蘇俗謂之篗頭。列梃加柵而圓,所以綰絲於其上者。”後用指鑰匙。《管子·立政》:“審閭閈,慎筦鍵,筦藏于里尉。” 管:古樂器名。《詩·周頌·有瞽》:“既備乃奏,簫管備舉。”朱熹集傳:“管,如篴,併兩而吹之者也。”古又用以稱鑰匙。《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杜預注:“管,籥也。”“籥”通“鑰”。《禮記·月令》:“脩鍵閉,慎管籥。”鄭玄注:“管籥,搏鍵器也。”孔穎達疏:“以鐵爲之,似樂器之管籥,搢於鏁内以搏取其鍵也。” 鍵:鎖簧。《方言》第五:“戶鑰,自關之東陳楚之間謂之鍵,自關之西謂之鑰。”《小爾雅·廣詁》:“鍵謂之籥。” 5、攝衽:提起衣襟。《說文·手部》:“攝,引持也。”即提義。衽,衣襟。《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邢昺疏:“衽謂衣衿,衣衿向左,謂之左衽。 6、抱几:捧著几案。注意“幾”與“几”的區別。 几:《說文·几部》:“踞几也。”是古人坐時憑依或擱置物件的小桌,作“ ”形。《書·顧命》:“相被冕服,憑玉几。”茶几。 幾:《說文·?部》:“微也,殆也。從?從戍。”指隱微的跡象、先兆。《易·繫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引申指將近,幾乎。《國語·晉語四》:“時日及矣,公子幾矣。”韋昭注;“幾,近也。言重耳得國時日近。” 簡化後“幾”作“几”。 7、視膳:伺候天子吃飯。“視”有照看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