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哀伤与创伤危机干预 黄艳苹 哀伤危机干预 丧亲的哀伤是一种最彻心的悲痛,尤其是毫无预警过程的意外死亡或多个亲人同时意外死亡。悲伤源自与亲人的分离和失落,而死亡是终极的分别和彻底的失落。 哀伤辅导的问题界定 (1)因为突发性自然灾难、交通或工伤事故、暴力事件,亲人突然死亡。 (2)亲人因为恶性或严重的慢性疾病而死亡。 (3)表现为否认、强烈的悲伤、哭泣、歇斯底里、愤怒等情感反应。 (4)表现为大汗、战栗、晕厥等身体反应。 (5)表现为侵略性等丧失理智的强烈冲动、社会退缩或类似胎儿蜷缩姿势等行为反应。 工作总目标 (1)开始表达悲痛的过程 (2)接受丧失的现实,并克服休克或否认。 (3)重返以前的社会、身体、情感等功能水平。 (4)发展出创伤性死亡事件之后的健康的应对机制和能力。 工作短期目标 (1)描述自己对亲人死去的事实、原因以及相关的周围环境的理解; (2)描述对已发生的营救或医疗救治努力的理解。 (3)描述死者死亡前24小时的活动和健康状况。 (4)描述死者生前的生活方式和喜好。 (5)确定和利用可以给当事人以社会支持的各种资源,并帮助其联系,预防当事人的社会隔离。 (6)引导当事人报告自己是否有任何攻击性的想法或计划。 (7)引导当事人放弃任何暴力或攻击性行为。 (8)公开描述所经历的所有情感和行为反应。 (9)停止因为丧亲而白责。 (10)观瞻遗体,并参加追悼仪式,向死者告别。 (1 1)确定家庭葬礼及纪念性服务等事情。 (12)确定是否要帮助死者进行器官捐赠。 (13)鼓励当事人与其他亲人分担丧失的痛苦,和对死者的回忆。 (14)帮助处理死者生前的账单等各项事务,了却死者的某些生前愿望。 (15)减少过度关注丧失而浪费的时问。 (16)报告自己健康的饮食消费和恢复睡眠的情况。 (17)鼓励当事人参加与居丧相关的支持小组。 工作的具体干预措施 一、建立信任的关系 最重要的两点:倾听和陪伴。 注意:1、丧亲是个人最悲痛的丧失,没有什么可以弥补,勿随意加以劝说; 2、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或想法强加给对方; 3、要有同理心,但不要与对方同时哭泣,而是伸出自己的手,给对方力量。 4、当事人除了惊恐和悲哀,还有不平等强烈的情绪表现,如恨建筑商、恨天地不仁,恨政府、媒体,辅导者都无需制止、建议和说教,只需要耐心地倾听、完全地接纳和尊重; 如果当事人在听到噩讯后处于悲哀的沉默,危机干预者也应同样保持镇静和支持。 二、 回忆 与丧亲者家属一起探究他们所知道的创伤性事件的过程、抢救措施和听取公安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 回忆死者死亡前24小时的活动和健康状况; 与死者家属或朋友分享他们关于死者的短期记忆。 三、情感引导与认知 告知丧亲者遇到丧亲事件时的很多情感反应,如哭泣、无助感甚至休克都是正常的; 鼓励悲哀情感的表达,并告知当事人压抑情感反而只会使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强烈和具有破坏性 四、寻找资源与社会支持 协助丧亲者通知其他的亲朋好友,鼓励这些人尽快与丧亲者待在一起,请求其给予丧亲者社会支持和具体的生活帮助。 作开放性提问,包括询问丧亲者的宗教、精神信仰,必要时可以借用这些精神支持的资源。 五、处理可能的愤怒 评估丧亲者对医护人员或其他涉及创伤事件的人做出报复行为的欲望和冲动水平,逐渐使丧亲者和其他亲人面对那些被误导的愤怒,提醒愤怒也是悲痛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反应,劝导他们放弃这种想法,并使愤怒情绪减弱; 同时向医护人员或其他被误解的人员解释,丧亲者的愤怒其实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无助的表现 六、唤起现实感,克服内疚感。 经历了同一场灾难的幸存者常有沉重的内疚自责感:“为什么不是我?”“如果我那样做就可以避免……”仿佛要为逝者的亡故负责。对此,辅导人员可以唤起当事人的现实感来进行引导。如尝试面质:“灾难发生得那么突然,你也吓坏或受伤了,你能做些什么可以救出家人?”“如果你真的回头去救,可能的后果又是什么?…‘成千上万人丧生,是不是都是他们家人的责任,没把他们救出?”“如果家人有错,那是什么错呢?”经过现实感的加强,丧亲者终会承认:“生死由天,富贵在命”,如此天灾,人各有其命,生者无罪,自己也是灾难中的受害者。对于丧亲者,应该明确地告知其亲人死亡的医学原因,使其不再自责。 七、针对自责感,引导丧亲者易位思考。 针对自责感强烈的丧亲者,也可尝试面质:“今天若走的是你,你会怪家人吗?…你的家人如在天上看到你如此伤痛和不原谅自己,他会怎么想?”如果当事人能转换角度,站在逝者的立场,就能抽身看到自己的沉溺,放下心头对自己的责问,不再苛责自己。 八、寄托哀思,将悲痛投射在文化仪式中。 首先,要参加遗体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