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 “第二次缓和” 冷战的结束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美苏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1.背景 1)国际背景 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反霸权呼声的增强 2)美苏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苏联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 2.美苏调整外交政策 美:尼克松主义——收缩海外力量,对苏“缓和” 苏:力争军事优势,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3.美苏缓和的表现 (1)1972 尼克松访苏 (2)1975 欧安会召开 2. 1980年美国提出“卡特主义” ——美苏关系再度陷入低谷 3.1981年里根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的遏制政策 80年代中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即“战略防御计划”: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通过这一计划,既大大提高核威慑力量,又带动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还可造成对苏联的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 三、“第二次缓和” 1.走向缓和的原因 1)苏联的经济面临巨大困难 2)戈尔巴乔夫提出 “新思维”理论 2.标志 1987年,美苏双方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四、冷战的结束 1.背景 1)东欧剧变 2)德国统一 3)苏联的改革失败 2.标志:苏联解体 * 肯尼迪 尼克松 里根 卡特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导入 越南战争中伤亡的美军士兵 美国的军备竞赛和对越战争,造成沉着的财政负担,引起人们的不满。 人民的反战浪潮 勃列日涅夫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320 360 1968 水面战舰(辆) 50000 10500 1978 32400 8500 1968 坦克(辆) 4500 11000 1978 240 172 1978 1300 4300 1968 核弹头(枚) 135 432 1978 155 545 1968 战略轰炸机(枚) 1015 656 1978 121 656 1968 潜射导弹(枚) 1400 1054 1978 858 1054 1968 洲际导弹(枚) 苏联 美国 年份 项目 美国第37任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 (1913—1994) “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主张亚洲国家自己处理本身事务,自己对自己负责;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加强欧洲战略重点和中东地区,集中力量制止苏联扩张,争取改变被动局面。 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制衡苏联 尼克松访华 1973年,尼克松在决定美国力量从越南撤出 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 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 1972年5月29日,尼克松总统与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之间为期一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在莫斯科结束。在联合公报中两位领导人都承认在越南战争问题上双方的许多重大分歧,但是他们都同意“尽最大努力避免军事对抗”。双方都赞同在中欧“双方都削减”武力的想法。苏联领导人接受了尼克松的邀请,准备对美国进行访问,但访问日期没有确定。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 尼克松送给勃烈日涅夫的凯迪拉克 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签署两个限制和冻结各自核武器发射装置的条约 1975年7月30日至8月1 日,举行第三阶段35国的首脑会议。会议签署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即《赫尔辛基宣言》。 文件提出“边界的不可侵犯性”,“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满足了苏联急切希望固定欧洲边界现状的要求。 关于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只是希望与会国注意彼此给予最惠国待遇。 文件规定要“促进各国人员、机构和组织之间更自由地往来和接触”,有关家庭团聚、不同国籍的公民结婚、青年会晤等,应予方便等。 “欧安会”的召开,是70年代东西方关系缓和的一个高潮。 赫尔辛基会议十周年纪念邮票 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 1.1979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霸权政策发展到顶峰 苏军入侵阿富汗 入侵阿富汗的苏军坦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手册.pdf VIP
- Hilti喜利得防火胶泥材料安全数据表 CFS-P BA CP 618 CFS-D 1'' (ZH), 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园艺设施工程学》第1章园艺设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ppt
- 《拒绝校园欺凌》ppt课件(图文).pptx VIP
- 知识产权常年财务顾问合同.docx VIP
- 犯罪原因分析_性犯罪_强奸罪.pptx VIP
- SY∕T 5665-2018 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 改性沥青.pdf
- 儿童护牙知识课件.pptx VIP
- T CAAMTB 68—2022 自调整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技术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pdf VIP
- 地方院校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