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桩盆景设计
梅花盆景的分类:
1、梅桩盆景。2、梅花写实盆景。3、梅花小型盆景
盆景比赛时只评梅桩盆景和梅花写实盆景。
梅花盆景制作的艺术原则:
1、师法自然,因材处理。2、主次分明。3、虚实相生。4、顾盼呼应 5、露中有藏(前后树干相互穿插遮挡,做到有露有藏。) 6、巧拙互用 7、“三远”法(仰视高远、深、平 )8、比例恰当 9、寓情于景
梅花盆景的流派:(规则和自然)
一、传统的造型:
1、疙瘩梅:再梅树幼小的时候,将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者绕一圆圈,成疙瘩形状,从而显得苍古和奇特,只绕一个圈者,称“单疙瘩”;左右各绕一个的叫双疙瘩;绕三圈的叫三疙瘩。此种手法在扬州多见。
2、劈梅:苏州人喜将果梅老树截去上半部主干,然后将其劈成2半,使每一半都带有根和枝叶,上部嫁接花梅品种,成形后成对上盆欣赏。
3、顺风梅:利用蟠扎手法,将梅桩上所有的枝条扎向同一侧(包括一年生新枝),蟠扎时要求平行而不杂乱,呈现风状,主干册向相反方向倾斜。顺风梅在静态中体现着动态美,扬州多见。有盆景艺者将顺风梅和疙瘩梅结合起来,培育成顺风疙瘩梅盆景。
4、屏风梅:梅桩主干直立,正面宽阔,侧面狭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做弯曲,构成一扁形景冠。从正面看,好像一个屏障,苏州、山东、河南多见。、
5、游龙梅:梅桩主干从基部到顶部蟠曲呈S形数弯,状如游龙。蟠曲弯多在同一平面上,侧枝均出自主干的凸弯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弯曲,左右对称。观赏时只宜从正面观赏,做对称式陈设,安徽多见之。梅花龙桩盆景分为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四部分,各部分造型方法如下:
1、龙头:龙头培养是由梅树反复压条繁殖所得。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蕖的枝条进行压条繁殖。立春将压条植株剪离母体,移转他处。母树经折枝和修剪刺激,当年可在基部再次萌发强壮的枝。在桩头上选其中最强壮者作为龙身(即游龙梅之主干),其余萌蕖枝仍进行压条繁殖。由于多次反复压条、修剪之故,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奇形的桩头,这就是龙头。选留的龙身一年可长1.5米-----2米。
2、龙身:将选好的龙身做左右S形弯曲(游龙弯),每个之间用棕丝缚扎连接固定。相邻两弯之间的宽度一般为15—24厘米,下部稍宽,上部稍窄。弯的多少视梅干长短和需要而定。如梅干不够长,可在第一年做好的龙身顶部,选一饱满芽,并将芽上的枝条进行短截,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选留的芽长出强壮的徒长枝,第二年将此枝继续做S型弯,以达所需高度。这徒长枝的弯平面可与下部龙身弯平面借开一小角度,即“掉弯”。为使龙身的上、中、下部用棕丝绑于支柱上固定。
3、龙爪支造型:第一年一般施二弯一剪(下部可作三弯)。弯仍用游龙弯。但此弯可做成横出水平或横出竖水平。作弯时也用综丝连接固定。第二弯(或第三弯)作成后。将过长的前端截短,目的是促使剪口下几个芽萌发成枝,第三年再将这些枝留4-7厘米短截,其上再萌发小枝。第三年如法短截,便形成相对密的短枝群,即龙爪。以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疏剪和短截,便形成相对密的短枝群,即龙爪。以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疏剪和短截,以维持龙爪群的相对稳定。龙爪枝群的相对稳定。龙爪枝的设置是两侧对称,而且下部长。上部短,整个形状大致为等腰梯形。
4、龙尾:当进行龙身造型时,游龙弯弯到最后一弯时,剪去主干顶梢,便成变弯。剪口下几个芽萌发小枝。第三年照此再短截,顶部就形成由许多短枝叶组成的较宽广的枝群,这就是龙尾。龙尾造型要求宽广,另外整个枝群要成一高庄馒头形。
6、圆球梅:一般梅桩30厘米定于,定干后再以最粗的侧枝为准,留6-10厘米截顶,另外的枝条都按比例截顶,使整个树冠最后成圆球形,故称圆球梅。此种手法在北京黄土岗一带多见之。
7、花篮梅:桩形似花篮,故名。一般在梅树幼小时挖起来,用利刃自根部向上将主干劈为两半,每半各带用有根系,顶端不要分离。用麻绳将顶端帮住,然后将各半向两侧徐徐弯曲形成“M”形,再栽进盆内培养,成活后再行芽接。此手法对砧木摧残较大,接芽也不易成活,故要求较高的制作和养护技术,现已少见。
8、古蔸梅:又称伪装型梅桩、砧木型梅桩、附木型梅桩、枯峰式等。此法可使一些树龄不长的梅树,在较短的时间内变成苍劲古拙、老态龙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梅桩盆景。
这里介绍两种古蔸梅的制作方法:
1、梅树芽接后,在接芽成活还未抽芽时,给梅砧上加套一块形状古朴的枯树根(需穿孔)。
2、也可在枯树干、主枝背面凿出沟槽,把梅花幼苗树干固定到沟槽之中和枯桩一起栽种盆中。
经过几年培育和加工,梅花幼树干紧紧嵌入枯树根或枯树干之中,枯树好似仍然活着一样,大大提高了观赏价值。古蔸梅桩给人一种枯木逢春之感。浙江黄岩一带多见之。
9、三台梅:梅桩主干作2-3个弯曲,上部枝叶分成3片,每片呈半球状,高低交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