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诊法概要 儿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1 .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2 .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诊法与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1 .儿科四诊与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现代四诊的扩充。 2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 3 .常见四诊诊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的儿科临床应用。 重点:四诊中之望诊 难点:对望诊中的面部望诊、五色主病、舌诊、指纹望诊及对五脏辨证的理解。 【配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第一节 诊法概要 1.儿科四诊不求全备 小儿口不能言,言不足信。“哑科” 小儿诊病时往往啼哭叫扰,声色俱变,脉息难凭。 2.望指纹 为儿科特有的诊法。 主要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 3.以望诊为主 “有诸内,必形诸外”。 小儿肌肤嫩薄,体内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变化容易表现出来。 4.年龄不同,四诊的内容有差异 5.合理地运用现代诊法 二、四诊概要 (一)望诊 1、望神色: (1)、神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望神应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判断: ①目光的变化; ②意识是否清楚; ③反应是否敏捷; ④躯体动作是否灵活协调; 解颅患儿 (2)、色 亦称气色,是指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Ⅰ、正常面色: 我国属黄色人种,正常面色应是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医门法律·望色论》云:“察色之妙,全在察神”,有神即是有气的一种表现。 Ⅱ、五色主病: ①、白色:气血不荣,络脉空虚所致。 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外感初起,面白无汗—风寒外束 面白少华,唇色淡白—血虚 面白浮肿—阳虚水泛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滑泻吐利 ②、红色 多为热症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风热外感 面赤气粗,高热烦躁—里热盛 午后颧红,潮热唇赤—阴虚内热 两颧艳红,冷汗淋漓—虚阳上越 面红实热 目肤黄疸婴儿 ③、黄色 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所致。 多为虚证或湿证,可见于疳证、积滞、虫证。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疳证 面目色黄而鲜—湿热内蕴之阳黄 面目黄而晦暗—寒湿阻滞之阴黄 面黄浮肿—脾虚湿滞 ④、青色 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 多见于寒症、疼痛、瘀证、惊痫。 面色青白并见,愁苦皱眉—里寒腹痛 面青晦暗,神昏抽搐—惊风和癫痫发作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小儿面色青,病情均较重。 ⑤、黑色 阳气虚衰,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所致 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阴寒里证 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惨暗—肾气衰竭 (3)面部五部配五脏 五部与五脏的关系,最早见于《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望形态 ____ 望形体 形—形体; 态—动态 望形体:按顺序观察患儿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佝偻病 头大,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眼珠下垂—解颅 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形体羸瘦—疳证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 2、望形态: 形,为形体;态,为动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 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3、审苗窍 苗窍即五官(眼、耳、口、鼻、舌)合前后二阴共九窍。 苗窍为五脏的外候: 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望形态 ____ 望动态 望动态:观察小儿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小儿卧姿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点头呼吸—肺炎喘嗽 (1)、察舌 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主血,察舌可以了解营卫气血和脾胃消化功能的病变; 望舌要注意观察舌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统计全套课件.pptx VIP
- 台球厅消防安全应急预案.docx VIP
- 海外代理协议合同协议.docx VIP
-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简述10KV 高压配电柜安装.doc VIP
- GB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5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招聘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RB∕T 174-2021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专业要求.pdf
- CP-717安装指南.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