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4章 光子和物质波
结构框图
在经典理论框架中引入量子假设,通过革新基本观念,解决各局部领域的问题。
一、热辐射
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物体辐射的能量与其温度有关,故将物体这种由温度决定的电磁辐射现象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是不均匀的
不同的原子辐射谱线的颜色(频率)成分不同.
§24-1 黑体辐射 能量子
热辐射的定量描述
物体热辐射总能量及能量按波长分布都决定于温度
二、黑体辐射
1. 黑体-理想模型
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其表面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
模型:空腔小孔
完全吸收体,也是理想发射体.
2. 实验定律:
能谱分布曲线的峰值对应的波长?m与黑体温度T的乘积为一常量。
维恩位移定律:
三、能量子
从物理理论出发导出M ?(?,T)函数表达式。
1. 维恩公式
(c1和c2为经验参数)
维恩线
2. 瑞利 — 金斯公式
紫外灾难
3.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在维恩公式和金斯公式之间用内插法得出与实验曲线相符的经验公式:
普朗克量子假说
1900年12月14日,柏林科学院
《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律的理论》
提出能量子假说:
? 黑体:由大量包含各种固有频率? 的谐振子组成 的系统。
意义:
(1)导出与实验曲线相吻合的经验公式,解决了
黑体辐射的困难
(2)引入能量量子化的概念,是量子物理开端,
为爱因斯坦光子论和玻尔氢原子理论奠定基础
“敲响近代物理晨钟”
(3)普朗克恒量 h 已经成为物理学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常数之一
一、光子
爱因斯坦认为:电磁辐射(光)也是量子化的,其基本量是光子。
在光与物质的吸收与发射事件中只涉及一个光子能量转移。
光束是由光子组成的。
§24-2 光子的能量 光电效应
二、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使金属中的电子脱离金属表面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1. 第一个光电实验
光子理论解释:光强只与光束中的光子数有关,而
光子的能量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24-1 黑体辐射 能量子
2. 第二个光电实验
铯,钾,钠和铝靶的功函数:
如果:
3. 光电效应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光电效应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
光电转换
光电控制
§24-3 光子的动量 康普顿效应
实验发现:
2.用光子理论解释康普顿散射
完全非弹性碰撞:
光子被电子吸收,电子能量增加; 当电子能量足够大时,成为光电子逸出,即光电效应
? 弹性碰撞
(2) 定量计算
光子能量 自由电子热运动能量, 近似按静止自由电子处理。
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
结论:1) 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散射角
? 越大,??也越大.
2) 波长的改变量??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
在X射线散射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入射光光子能量 与散射光光子能量 之比 是多少?
练习
光:既不是经典波,又不是经典粒子
用量子理论描述 —— 光子
§24-4 光作为一种概率波
光:既不是经典波,又不是经典粒子
用量子理论描述 —— 光子
光——光子流
光强分布 —— 光子落点概率分布,
“光子波”—— 概率波
起点,终点,轨道均不确定!
只能作概率性判断
光——光子流
德布罗意1924年在巴黎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的研究》,提出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概念及实验验证思路,并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奖。
——整个世纪以来,在辐射理论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关于粒子图像想得太多,而过分地忽略了波的图像呢?…
§24-5 实物粒子和物质波
对称性:实物粒子 与 光 类比
德布罗意假设:
自然界是对称统一的。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如果用能量 E 和动量 p 来描述实物粒子的粒子性,则可用频率 ? 和波长 ? 来表征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这种波被称为 “物质波” 或 “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公式:
一、 德布罗意假设
物质波数量级概念
宏观物质?均太小,难以觉察其波动特性。
V = 150V, ? = 0.1 nm; V = 10000V, ? = 0.0122 nm
可以用晶体对电子的衍射来显示其波动性,检验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
电子:
二、物质波假设的实验验证
1.戴维孙 —— 革末实验
1923年 用电子散射实验研究镍原子结构。
②保持观测角度不变,改变加速电压,测定电子束强度。
①保持电压固定,改变观测角度,测电子束强度。
按照经典的假设,入射电子轰击晶面后返射的轨道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