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探究: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田里不鬻——土地不得出售 1)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耕地规整,形同井字,故称井田。 瓦解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b、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c、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 “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疯”、“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棉花掌”……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原始社会: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1)内容: (2)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自主学习教材第一目,归纳:中国古代有哪些土地制度?它们产生的原因? 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二:田里不鬻(yu)。(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 ——《礼记·王制》 (1)特点: (2)性质: 井田制 ①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②集体耕作;形同井字。 形式上的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实质是土地私有制) 2、奴隶社会: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发展历程:兴起于商 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 瓦解原因: a、生产力的发展 b、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 井田制 3、封建社会: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封建土地私有制 材料一: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 材料三:据统计,明代万历年间徽州人均耕地面积仅2.2亩,清代康熙年间为1.9亩,道光年间只1.5亩。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拥有耕地“约得四亩,十口之家,即须四十亩”才能维持温饱。 思考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带来了什么社会问题? (2)古代封建政府对此采取什么措施?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土地兼并严重 封建土地私有制 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知识小结: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奴隶社会 (商周)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制度 历史时期 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最主要) 土地公有制 根据左边的表格思考: (1)推动土地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2)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A、曹魏:屯田制 B、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C、王莽:“王田制”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琵琶行》(唐 白居易) 上述两则材料对商业的看法有何不同? 材料一:《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商业贸易“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农业生产“食”。《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材料二: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将农、工、商相提并论,反映了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的发展。 将商人看成是不劳而获的人,认为商业的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