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玉奎院士:色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张玉奎院士:色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
5月31日,“色谱百家讲坛学术报告会(全国巡讲·杭州站)”在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三楼杭州科学大讲堂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作了《色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中国色谱的起源地之一,张玉奎院士自毕业后一直在这里从事色谱研究工作至今。在报告中,张院士与大家介绍了中科院大化所色谱学科的发展历程。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开始建立色谱学科,研究重点主要是体积色谱和气相色谱;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国防、军工需要,色谱主要应用于火箭推进剂、核动力潜艇79号密闭舱气体分析等领域;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了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在硅胶分离介质、化学键合固定相、K—1型高效吸附型液相色谱柱、细内径色谱柱、毛细管液相色谱柱等领域多有建树;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开展了智能色谱的研究,研发出1003智能气相色谱仪、2003智能气相色谱仪和色谱专家系统;上世纪九十年代,色谱主要应用于环境、生化、天然产物等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本世纪初,色谱分离法又在蛋白组、基因组、代谢组、本草物质组等组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组研究正面临蛋白质组成极端复杂和蛋白质表达的时空特性的双重挑战,人类蛋白质库中2万个编码蛋白的基因所对应的代表性蛋白中, 有近8000个低拷贝数的蛋白仍然没有被发现。因此,蛋白质组研究开发出了蛋白质功能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蛋白质结构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和蛋白质和蛋白质机器合成的新技术。
令人惊奇的是, 最近酵母蛋白质的全动态范围定性与定量研究表明:蛋白丰度越低, 蛋白种类数越多。定量蛋白质组分析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是以质谱为基础的蛋白质定量的新技术,质谱多反应检测 MRM 定量的崭新技术受到了关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