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典型事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典型事例

规模经营好处多,但地块零碎,认识千差万别—— 土地流转需破“两难” 2014-12-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CFP供图  实行规模经营后,农资方面投入能下降20%-30%。 ■编者按   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农民有什么远虑和近忧?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未来谁来种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基层进行了采访。   □ 本报记者 李忠运   规模经营好处多,但地块零碎,分散种植,加上认识上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中是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来看,规模经营还面临着不小的“坎儿”。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种植之利: 成本降产量增   11月22日下午5点多,夜幕四合,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镇西邵庄村的一处院落内,光华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车辆陆续返回,农用车辆和机械放满了院子,顿时热闹起来。   光华合作社是辐射周边15个行政村的“明星”合作社。“合作社直接与厂家谈判,一袋化肥能省下三、四十元呢!”合作社理事长邵光华说,“实行规模经营后,光农资方面的投入就能降下20%-30%,零碎地块合并后,田梗没了,又多出一部分地,一减一增,一亩地能多收入300多元!”   成立于2011年的光华合作社,除对入社社员的土地实行耕、种、管、收的统一管理外,还对未入社农民愿流转土地的积极承包,不愿流转但愿意托管土地的积极签订托管协议。目前,合作社已托管土地18760亩、流转土地1500多亩,服务区域扩大到了周边15个行政村,服务区域内年产优质小麦78万公斤、玉米67万公斤,年产量平均提高20%。   据估算,仅使用农业机械一项,由光华合作社托管服务比农户自行租用,每年每亩土地就节省资金30—50元。   2013年,入社社员年人均纯收入8600元,人均增收1433.3元。 土地流转之困: 所有农户同意很难   伯乐集镇镇长付成勇最近很忙。因为光华合作社准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每天上午8点,付成勇就领着乡干部集合下村,动员群众把土地流转出去。   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农民正在深受着“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顾不上挣钱,花钱种地成本高,土地撂荒又不甘心”的现实困扰。土地流转腾出了农村劳动力,大部分人非常乐意,但要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需要征得承包土地的所有农户的同意。“90%、甚至95%的群众工作好做,剩下10%、5%的不同意就很难办!”付成勇感慨。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按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来算,每亩按产小麦600公斤、玉米600公斤计算,去掉农资及播种、机收等成本,每亩收入不会超过600元,而且有限的土地把农民死死地困住了。但问题是部分农民没有成本意识,“我自己的地算啥工钱啊!给我多少钱,地也不流转!”   邵光华也为此直犯愁:“你种粮食,他种大蒜,集中耕作和飞机喷洒农药就无法实现。”他挠了挠头:“实在不行,我晚上拎瓶酒去做做工作。”   据了解,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民,大多五、六十岁,种了一辈子地,对土地有感情,因而不愿流转。   而对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往往在亲戚朋友之间进行,导致东一块、西一块,难以实现集中连片,土地的流入方不能确定土地的使用期限,没有培育和养护土地的积极性,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维护少数农户的合法权益与引导规模农业发展之间面临冲突。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还有赖乡村干部反复细致的工作。 农民出路之问: 流转之后能干啥   西邵庄村党支部书记邵先奎说:“地是农民的命根。对五、六十岁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除了种地,不会干别的。很多人担心,流转之后能干啥?”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邵光华表示,机械化的推广,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农业用人更少了,现在100亩地一台拖拉机一天就能耕好种完。而在粮食主产区,工业往往不发达,可供选择的门路更少。   同时,种地并不那么容易,盲目务农一样会血本无归。也有农民担心,流转金不能按时支付怎么办?   记者采访发现,在农村搞土地规模经营的,既有农村的种植能手,也有下乡的工商资本,这些从事房地产、商贸物流等方面的能人,却并不一定是懂农业的人。2011年,潍坊高密一位钟姓老板到高唐县姜店镇廖王村,从70户农民手中流转土地350亩,搞土豆和玉米种植,然而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上土豆行情一年不如一年,坚持了3年,赔了个一塌糊涂,最终在今年麦收前放弃了流转的土地。无奈之下,村里和镇里一起想办法,才把农民今年的租金给付清了。   在采访中,基层干部呼吁,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后续的政策保障和支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