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权: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钱:转运使,收归地方财权。 兵: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中央集权——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 西汉:中央-御史府。地方-刺史。 唐代:门下省-封驳、谏议。 北宋:中央-谏院,地方-通判 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 地方-按察使司 春秋以前:世卿世禄 战国、秦 :军功爵制度 汉:察 举 制 征 辟 -(古代的招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 品 中 正 制 隋唐以后:科 举 制 选官制的变化:重门第出身----德才兼备 西周:分封制 秦:郡县制(春秋后期出现) 西汉初:郡国并行 魏晋南北朝:州郡县制 唐代:道州县制 宋代:路州县制 元代:行省制 1.(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2. (2015·江西上饶三模·2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解析】“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 .(2015·安徽淮北二模·1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解析】材料中提到分封制有“建国”与“立家”之分,“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家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形成,因而分封制隐含国家分裂的因素,故A项正确;材料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宗法与分封的关系,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不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奴隶社会前期起到过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扩展疆域等作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瓦解,并不能说分封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故D项错误。 【答案】A 4. (2015·河南驻马店高三期末·2)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析】A项只谈到分封制的利弊,没涉及郡县制,不全面,故A项错误;B项只谈到郡县制的利弊,没涉及到分封制也不全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分封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