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逐步消耗,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人类现代文明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这些能源与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在诸多的能源技术革新中,有一项能够实现能量与能量形式间直接转化的材料物理技术就是热电转化技术。所谓热电技术,就是能够不依赖于机械运作而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技术,如图1-1。[1-6] 热电材料也可以直接利用电能来实现传统的压气式卡诺机才能实现的固体制冷或者热泵技术。
图1-1 热电发电和制冷器件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电器件技术固有的高可靠性、结构简单、无维护等优点,因而热电技术还具有相对于传统机械设备的:无机械磨损、无噪音、以及对环境的无额外废弃物排放等优势。热电材料目前已经在很多高精尖生产领域得到应用,如:空间飞行器的永久电源系统,特殊制冷需求等。人类几乎所有飞往火星及火星以外轨道的空间飞行器的永久电源,都是利用放射性物质热源催动的热电发电设备来提供的永久电源。这些热电源有的已经连续服役几十年以上了,高可靠性与无维护性正是它们能够长时间工作的基本保障。利用热电技术的逆向热泵原理来搬运热能制冷的领域,主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的制冷设备、高档汽车的自冷坐垫以及常见的微型无噪音冰箱等领域。[7]
可以肯定,在将来的人类生活中热电技术必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热电材料可利用两个空间点之间的温度差来实现发电,因此可用于回收利用工业废热或者其他低品位能源。目前正在研究的一项关于低品位能源二次回收利用的技术就是回收利用汽车内燃机等释放出的余热。[8] 另外一项目前非常具有实用前景的热电余热利用技术就是提高传统的燃烧室的热能利用效率,这一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不发达的缺电地区最有可能得到大规模使用。[9] 热电技术同样可以被用来作为新一代的太阳能开发技术,这一技术主要通过利用阳光中的热能部分在热电材料背部产生的温度场效应来直接发电。[10-13]
很明显,在以上所举的几项关于热电应用领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有待我们去开发的应用领域。然而,另外一个很明显的现实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用到的热电技术并不常见,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设备目前的热电应用效率还不够高,另外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经济普适性的热电器件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因而,经济的高效性与工程上的快速加工性问题是目前热电技术领域的两个基本问题。
然而,这些瓶颈或许将在最近十多年得到彻底解决。最近的十几年里,在纳米异质技术的发展下,人类已经在提高热电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纳米技术包括:超晶格技术[14],量子点技术[15],纳米线制备技术[16,17],纳米复合材料技术[18-21]。相比于传统的块体材料技术,通过充分利用材料本身在纳米尺度上的多种效应,将非常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综合热电品质因子[14-18,22]。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传统和非传统材料的ZT值都已经超过了1.0的瓶颈,这一局限曾经束缚了人类超过50年以上。
尽管目前许多材料实现了ZT值超过1,但是这些材料的制备技术并不具备商业实用性,这其中最大的障碍源于材料制备的高成本、设备依赖性高、工艺的过度复杂,如:超晶格技术、量子点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依赖于诸如分子束外延技术等来实现对材料原子层沉积的控制。正是由于以上缺陷,使得目前的合成制备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制备速度慢、价格昂贵、量产很难的窘境。目前唯一可实用化的是块体纳米材料技术,其主要利用热压技术将普通的纳米粉体材料加工成便于加工的纳米块体材料。这一方法大大的解决了加工工艺上的器件加工速度问题。但这一技术仍然存在着器件制备耗材量高、生产浪费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会浪费大量的稀有的稀有元素Te。[23-26] 因而,找到一种既能够像热压块体技术那样可以降低器件加工难度,又能够避免大量的Te元素浪费的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1.2 热电转化技术
1.2.1 热电发现史
热电技术是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化的电子材料技术。它的实现主要基于Seebeck效应,这一效应是在1821年被德国的Thomas Johann Seebeck首先发现。当时Seebeck本人在做实验的时候首先发现当加载在两块不同的金属材料上存在一个温度场时,就能使得在连接两金属的闭合导线附近的磁针偏转。磁针的偏转之后被认为是由于导线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效应带来的。随后这一通过温度场来产生电流的效应被称之为热电效应。
图1-2 (a)热发电基本原理图示;(b)商用热电器件。
今天,我们对于这一现象有了更为全面的物理解释:在材料热端移动的载流子(电子或者空穴)拥有相对于冷端材料中的载流子更高的热能。由于双方热能的差异,导致了双方的载流子的扩散能力差异,并导致材料冷端的载流子密度增加,由此将在材料的热端与冷端产生一个明显的电势差。这一电势差的产生即是Se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