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八稿)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明朝人张岱是识茶辩水的高手,据《陶庵梦忆》中记载:有一天张岱慕名拜访茶人汶老,老人外出,他静心等待。老人回来看见张岱,感觉他是一个有心人。老人将张岱引至一室,室内“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窑瓷瓯十余种”,此景让张岱大开眼界,张岱问闵老:“水何水?”沏茶用的是什么水?闵老说:“惠泉之水。”张岱疑惑了,认为“惠泉”距离这里有千里之远,水质已变,不可能还有这么好的味道。闵老碰到知音,大谈自己的运水技巧,洗淘泉井,然后在静夜里等候新泉水,运水的瓮里铺满石子,以保证水质。船行全借风力,尽量不人为地晃动船身,动摇水质。这样运来的水,比普通的惠泉水还要好。通过这则典故,可见古人对饮茶时对水、茶器以及饮茶环境的讲究。 * 有了好的茶叶,还需要烹茶的艺术。茶艺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水质、茶器、冲泡方式,甚至饮茶环境。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带一大帮人到栊翠庵品茶, 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在妙玉来,“连水也尝不出来”的人,当然就是“大俗人”,哪里还谈得上品茶!这才是妙玉品茶的高论。可见,妙玉看来品茶的功夫重在品水。 清澈是泡茶用水的最基本要求,清水没有颜色,不浑浊;水泉要甘甜;水源要活,水是经常流动的 。 * 在上引《红楼梦》妙玉烹茶一段中,妙玉随后另拿出两只杯来 ,一个斟与宝钗,一个斟与黛玉。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们家里未必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一下品茶的器具。 *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与器的搭配更是一门学问。 好茶、好水、好器具是品茶之佳选,那么怎样泡好一壶茶?怎么享受一杯茶?这涉及到茶艺的相关的知识。“茶艺”一词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投茶、取茶、冲泡、洗茶、分茶、闻香、品茶。 * 茶的整个过程都有美的体现,“茶艺”是美的综合。茶艺之中处处包含着美,沏茶的艺术美: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仪表: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 心灵: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 据说,茶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最早为礼,献茶给客人的仪式源于函谷关关令尹喜,他在老子西出函谷关时奉献一杯金色的仙药。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可见道家学派与茶文化的渊源。 * 陆羽在《茶经》中描述他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燃烧的木炭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的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 和是由《周易》中的保和大和的观点演化而来的,指的是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要素构成的,阴阳调和才是善利万物的真道。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适度”、“适宜”、“适当”,“恰到好处”,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时尊长者为先“,饮茶时表现出赞叹,这都是“谦和”的体现。 * 唐朝时,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从谂禅师请教如何是禅。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禅师说:“吃茶去!”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 禅师说:“吃茶去!”这时,旁边的监院, 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 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禅师仍然说:“吃茶去!”一句“吃茶去”,一碗“赵州茶”,代表着赵州禅师的禅心。禅的修证,在于体验。语言表达是无法表达的。参禅和吃茶一样,是冷是暖,是苦是甜,禅的滋味终究是自己的体悟。所以,万语与千言,不如“吃茶去”三个字。在赵州禅师这里只有一杯茶,禅师认为平常心是道,道在自然中, 道在生活中。 *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感悟宇宙万物的奥秘呢? 《五灯会元》记载,一客人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仍继续倒……,客人说:“大师,茶已经满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的心就象这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可见盛满水的杯中不可能再装入茶水,一个人的心如果不能静下来,就很难接受他人的观念。要想求得真知灼见,必须先把自己的心静下来。道家哲学讲:“需静观复法”,品茶时心要静,能像镜子一样真实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