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的表面改性导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材料的表面改性 §1 表面淬火 根据加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和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等几种。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采用一定方法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然后迅速淬火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方法。 1.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当工件放在感应器(空心铜管绕成)内,感应器中一般通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频率一般为500~300000Hz)以产生交变磁场,于是工件中就感应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有这样一个特性,即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心部电流密度几乎等于零,而表面电流密度极大,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频率越高,电流密度极大的表面层越薄。由于钢本身具有具有电阻, 因而集中于工件表面的电流可使表层迅速被加热,在几秒钟内即可使温度上升至800~1000℃,而心部温度仍接近室温。一待表层温度上升至淬火温度,便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面层淬硬。 1.2 感应加热的频率选用 由上式可知,频率越高,电流透入深度越浅,即脆透层越薄。因此,可以选用不同频率来达到不同要求的淬硬层深度。 根据所用电流的频率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三类: 高频加热:电流频率在100~500kHz,一般最常用是200~300kHz,电源设备为电子管式高频加热装置。 中频加热:电流频率在500~10000kHz,常用为2500~8000kHz,电源设备为机械式中频加热装置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 工频加热:电流频率为50Hz,电源设备为机械式工频加热装置。 1.3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感应加热时,钢的加热速度极大,致使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转变温度升高,转变温度范围扩大,转变所需时间缩短。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以在工件表层得到极细的所谓“隐晶马氏体”组织,它使表面具有比普通淬火稍高的硬度(高2~3HRC)和较低的脆性,并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不宜氧化和脱碳,变形也小。 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淬火操作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是用乙炔――氧气或煤气――氧的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在零件表面上,使它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时立即喷水冷却,从而获得预期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 常用于中碳钢如35、45钢以及中碳合金结构钢如40Cr、65Mn等。碳含量太低,则淬火后硬度较低,碳和合金元素含量过高,则易淬裂。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层深度一般为2~6mm,若要获得更深的淬硬层,往往会引起零件表面严重的过热,且易产生淬火裂纹。 §2 化学表面改性 1、钢材化学表面改性 1.1概述 概念:钢材化学表面改性,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从而使工件表面具有不同于工件心部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特点:表面层不仅有组织的变化,而且有成分的变化。 性能变化:化学表面改性处理后的钢件表面可以获得比表面淬火所具有的更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同时心部仍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分类: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多元共渗、渗硼、渗硫、渗金属等等。 化学表面改性的基本过程: 渗剂中的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从渗剂中分解出含有被渗元素的“活性原子”的过程。 渗剂中的扩散:外扩散。包括渗碳反应生成的渗入元素向工件表面扩散及相界面反应产物从界面逸散。 相界面反应:渗入元素中的活性原子吸附于工件表面,被吸附的活性原子与工件表面的原子发生吸附与解吸附反应。 金属工件中的扩散:扩散是工件表面吸收并溶解被渗活性原子后,由于造成表面与心部元素浓度差而发生的被渗入元素原子由高浓度表面向内部的迁移过程。 金属中的反应:渗入元素渗入基体金属后,在扩散温度下,随着其在表面浓度的增加,当其浓度超过工件基体溶解能力时,在金属工件中形成新相的过程。 1.2 钢的渗碳 渗碳的目的与意义:渗碳使低碳[(C)=0.15~0.30%]钢件表面获得高碳浓度[(C)1.0%],后续进行适当的淬火和回火处理,以提高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同时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及塑性。 渗碳方法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