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周炳文临床经验.doc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老中医周炳文临床经验.doc

周炳文 脾胃学说的发挥者周炳文 周经彬 周绎彬 周洪彬 整理 编者按 周炳文,主任医师,生于三代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 60年。他在祖传医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学术理论渊于仲景、景岳与东垣,师仲景用药而不偏于重峻,以《伤 寒论》方治疗多种病证。受景岳“治五脏以安脾胃”之说和东垣“内伤 脾胃,百病由生”的启发而提出“治脾胃以安五脏”的理论,指出调理脾 胃以治诸脏,重在调而不在补的“运脾转枢”论点。认为脾胃以运动不 息为正常,壅滞不畅为病象。即使对疑难杂病的诊治,也每以畅达枢 机,鼓舞中州气化为要务。其“运脾转枢”实为多向调节之法,一法之 中寓有多法,临床中往往虚从太阴,实从阳明论治。临证独具特色,善 于活用成方,扩大了古方的治疗范围;他基于阴阳相济,生化无穷之义,临证中温阳必兼顾阴, 补阴必佐益火;在药物运用上,周氏善于寒温并用,认为寒温并用,可各走所需,相反相成,相得 益彰。名案评析中所选案例均属疑、难、奇案,文辞简明,论述有据,证治得当,令读者心悦诚 服,受益匪浅!医论医话中对哮喘辨治、出血性肠炎类证论治,疫毒暴痢及小儿疳积的常与变 等论述、案例及按语,周到详尽,有如在其足下聆听,得其治则精髓!所举验方六则,亦为周氏 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简、便、效、廉,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 余所集,思过半矣。 ———《伤寒杂病论》序 周炳文,别号熙庭,男,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江西省吉安县万福乡人。1916年夏历元月初 八日,生于三代中医世家。从幼立志继承家学、攻读经馆8载,年16即随父学医,克苦钻研,由 浅入深,以《珍珠囊药性赋》、《医学三字经》为启蒙;继读《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内》、《难》二经、《温病条辨》等典籍。在博览群书,旁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陪同临床,边读边 侍诊,学辨证按脉用药诀窍,尽得其传。5年学成,即担任吉安道会送诊医师。嗣后自设诊所, 求诊者日众,直至1952年组织联合诊所,两年后由卫生行政部门邀调吉安地区人民医院工作。   第三卷407 ####   周氏历经原省政府命题考试、考试院考选部考核颁发医师证书,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卫 生部换发证书,1979年首批省统考晋高级职称。先后担任市中医公会理监事,卫生协会常委, 中医进修班副主任,江西省开业医事人员审考委员会委员,省中医学会理事,吉安地区医院中 医科主任,吉安地区中医学会理事长,江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在全省振兴中医大会上被 评为“全省中医药先进工作者”,省政府颁发奖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退休 后尚在祖国宝贵医苑中辛勤耕耘,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虽年近耄耋仍为中医 事业自强不息。 周氏认为疗效是中医生命,素重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侍诊中,耳濡目染,见其辨证明确, 治法得当,用药丝丝入扣,不少危重病症每收桴鼓之效。他在祖传医术基础上不断创新,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些疑难杂病的辨治,圆机活法,确有独到之处。对仲景学说素有研究,师 仲景用药而不偏于重峻,运用伤寒论方泛治多种杂病,每收良效。他师古而不泥,牢记各家之 长;崇尚景岳、东垣著作,临床注重阴阳变化、气血盛衰和脾胃强弱,取法重在调而不在补;盖运 行气血调理脾胃,即可纠正阴阳的偏胜。基于气血滋生于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治 脾胃以安五脏之机理,对各脏腑各系统慢性久病者,多从脾胃入手,望色察舌候脉审证,潜心揣 摩,有其独特辨证思路和治疗规律。在治程中的证候变化,又善于掌握病机转归,随证应变。 周氏诊务繁忙之余,勤于总结经验,在各种刊物、书籍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大都理论结合实 践资料。如《运用二纲六变辨证分型》及《论治肾炎水肿》、《61例病毒脑炎分型论治》、《以法统 证对肠梗阻治验与探讨》、《治疗肾盂肾炎经验体会》等皆是以“证”为核心的长篇报道。八秩高 龄的今天,仍精神矍铄,拟总结其60年《临床经验集》,为中医事业再作贡献! 学术精华 一、论脾胃之功有独到见解 脾胃两经以膜相连,互为表里,相互交通,密切联系;脾为阴土,其性湿,而主升;胃为阳土, 其性燥而主降。燥与湿,升与降,相反相成,相互作用,而下受命火之蒸,饮食乃能化,水谷得以 行,津液赖以上升,以维持代谢的平衡。 脾主运,脾健则津液四布营养充足,若脾气虚运化不足,则诸脏顿失所养,脏腑经络皆无以 受气而俱病,故脾胃病变常可涉及其它脏腑,病愈久涉及的脏腑愈多。经曰:“脾脉者土也,孤 脏灌四旁者也。”脾胃居于中土,驾驭上下,旺于四季,散精四旁以营诸脏;如阳虚命门火衰脾运 不足,不能助胃消磨水谷输布精微以养心生血;若脾胃虚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