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提要
建筑的起源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党的建筑方针
建筑的分类
建筑的分级
绪论
建筑的起源
原始人类为了遮风避雨、抵御寒暑和防止其他自然现象或野兽的侵袭,需要一个赖以栖身的场所——空间,这就是建筑的起源了。
谈到建筑空间,一些建筑学家常常引用老子的一段话:
“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建筑的起源
建筑的定义:
——是供人们生产、生活和其它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人为创造的一种有组织的空间环境。
建筑的起源
建筑的定义:
——首先,它是人为创造的;
——其次,建筑不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间,而且应当是一个组织的空间环境;
——另外,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内部空间环境,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有组织的外部空间环境。
建筑的起源
两个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建筑遗址,属干阑(栏)式建筑,主要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采用榫卯连接的木构房屋。(1973年) 附图1
——西安半坡村的建筑遗址,属木骨泥墙建筑,主要流行于我国黄河流域。(1953年)
附图2
建筑的起源
西安半坡村遗址(约公元前4800~前3600年)有很多圆形房屋,直径为5~6米,室内竖有木柱,以支顶上部屋顶,四周密排一圈小木柱,既起承托屋檐的结构作用,又是围护结构的龙骨;还有的是方形房屋,其承重方式完全依靠骨架,柱子纵横排列,这是木骨架的雏形。当时的柱脚均埋在土中,木杆件之间用绑扎结合,墙壁抹草泥,屋顶铺盖茅草或抹泥(属木骨泥墙)。在西伯利亚发现用兽骨、北方鹿角架起的半地穴式住所。
建筑的起源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约公元前5000~前3300年)中,有跨距达5~6米、联排6~7间的房屋,底层架空(属于干栏式建筑形式)。当时,构件之结点主要是绑扎结合,但个别建筑已使用榫卯结合。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用石制工具凿出各种榫卯是很困难的,这种榫卯结合的方法代代相传,延续到后世,为以木结构为主流的中国古建筑开创了先例。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住宅。傣族竹楼
建筑的起源
干栏式
木骨泥墙
半坡遗址,在陕西西安附近,距今5000余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村落,有居民住房、制陶窑场、公共仓库、圈栏、窖穴墓葬等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公元前第5世纪
半坡遗址建筑复原想象图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建筑遗址榫卯木构件,约公元前5000~前3300年
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住宅
傣族竹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_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解决方案.ppt
- 第0讲-第1章常用低压电器(修订)解决方案.ppt
- 第0章__解决方案.ppt
- 第二章电流互感器导论.ppt
- 第0章_电力系统的重要性解决方案.ppt
- 电厂燃料设备及管理1要点分析.ppt
- 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电子工程导论.ppt
- 第二章电阻应变传感器导论.ppt
- 第0章关于过程控制工程解决方案.ppt
- 第二章定价成本(上课用)导论.ppt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培优b卷】.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名校卷).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培优】.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达标题】.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全国通用).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夺冠系列】.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答案【突破训练】.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docx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含完整答案(精选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