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与环境
种群和生物群落(1)
/cfzhanduimingzi/2326.html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三)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cfzhanduimingzi/2332.html
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
2、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⑴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2)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中的个体有出生率和死亡,迁入和迁出,因此种群数量是经常
变化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种群增长大“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2、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大影响越来越大。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研究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生物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区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例如:乔木层(上层)、灌木层(中层)、草本植物层(下层)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线的明暗、温度的大小等
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
差别
综上所述: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
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
的联系
1、种群是指——————————————————————————————————————————————————。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设备公司产品制造车间生产定额计件工资实施办法.docx VIP
- 2023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办法.pdf VIP
- 安徽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第4讲大气圈、冰冻圈、岩石圈.ppt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业生态基础.》2020年09月春季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94).pdf VIP
- 餐饮行业员工职业规划.pptx VIP
- 《数学数学期望》课件.ppt VIP
- 肾病内科专业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25版.docx VIP
- 质量信得过班组培训课件.pptx VIP
- 《高级英语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精选课件(公开).ppt VIP
- 高中化学课件: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