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的旱灾与政府赈济.doc
农业经济史课程论文
论唐代的旱灾与政府赈济
学生姓名 杨浩
学 号 6011211418
所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班 级 农经15-4
论唐代的旱灾与政府赈济
摘 要: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尤其是旱灾,极其频繁,共计发生210次,主要集中在夏、秋二季,以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居多。频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引发大面积的饥荒;连锁发生蝗灾和疫灾等次生灾害;导致流民潮的出现和农民起义的爆发。给百姓生活、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并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旱灾发生后,唐朝的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考虑,及时采取了实物救助、赈贷、蠲免赋税徭役、调粟赈民及节约开支等一系列的赈济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
关键词:唐代;旱灾;政府;赈济;蝗灾;疫灾;蠲免赋役
唐朝(618—907年)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尤其是旱灾,极为频繁,对百姓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祸患。旱灾发生后,唐王朝统治者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赈济措施,以安抚灾民,保障民生,尽可能减少旱灾所造成的危害。
1 唐代旱灾发生的状况、季节分布及等级特征
1.1 唐代旱灾发生的状况
关于唐代旱灾发生的状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数据。邓云特[1]20先生在其《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数字为“旱灾一百二十五次”。时至今日,其统计数字仍为不少学者所沿用。么振华[2]先生是按旱灾发生的年次来统计,共计“旱灾172年”。由袁祖亮主编、闵祥鹏[3]编著的《中国灾害通史》(隋唐五代卷)的统计为:“唐代共有138个年份出现旱情,158次出现旱灾。”统计最为详细的当属阎守诚[4]先生主编的《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经过统计,唐代旱灾197次”,并在附录《唐代自然灾害年表(618—907)》中一一列出。但《唐代自然灾害年表(618—907)》只列到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对其以后旱灾的发生状况则无反映。另外,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旧唐书·玄宗本纪下》和《新唐书·玄宗本纪》中的记载是:“是冬,无冰。”在该表中记为旱灾1次。但笔者认为:“无冰”,只能说明这年冬天是个暖冬,水未结冰,而不能证明就一定是发生了旱灾。
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和史料占有的缘故,恐怕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统计数字。据笔者对《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及《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文献的详细核查,唐代共发生旱灾210次,平均约1.38年就发生1次,足见唐代旱灾发生之频繁。
1.2唐代旱灾发生的季节分布
季节布局是探讨唐代旱灾发生的重要角度之一,从中可以揭示出旱灾发生的时间及频率,以了解旱灾在该时期的大致趋向。关于唐代旱灾的季节发生情况,详见表1。
表1 唐代旱灾季节分布表
季 节
次 数
比 例/%
春
29
13.8
夏
60
28.6
秋
35
16.7
冬
27
12.8
春 夏
13
6.2
春夏秋
4
1.9
夏 秋
4
1.9
夏秋冬
1
0.5
秋冬春
6
2.9
冬 春
8
3.8
冬春夏
2
0.95
全 年
2
0.95
不 详
19
9
合 计
210
100
按唐朝的历法为阴历,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据表1可以看出,虽然旱灾的发生在季节分布上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可以看出旱灾的季节分布差异,即主要集中在夏、秋二季,占总数的47%以上。如果再加上“春夏”“春夏秋”“夏秋冬”“秋冬春”“冬春夏”等涉及到夏秋二季的计算在内,则达59%以上。可见,夏季和秋季是旱灾的高发季节。有的旱灾持续时间较长,少则二三个月,多则七八个月,并多次出现春夏秋连旱、夏秋冬连旱、秋冬春和冬春夏连旱等跨季度干旱的现象。甚至是连年旱灾,如从唐高祖禅位至唐太宗贞观四年(627—630年),“自太上皇传位至此,比年水旱”[5]915。
按照区域耕地和作物受旱的面积与程度以及因干旱导致饮水困难人口的数量,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四级。”当然,在唐朝,还没有也不可能有旱灾的等级划分标准,但史书中对不同旱灾的记述用词是不一样的,如“不雨”“无雪”“旱”“大旱”“久旱”“亢旱”等,有的还记录了旱灾的严重后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关于旱灾4个等级的划分和唐朝的实际,在此,我们将“不雨”“无雪”列为轻度干旱,“旱”列为中度干旱,“大旱”列为严重干旱,“久旱”“亢旱”及造成惨重后果的为特大干旱。按照这一划分标准,唐代干旱灾害等级情况如表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2025商用车发动机气缸体铸件技术条件.docx VIP
- 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2025 .pdf
- 第二节病虫害预测预报教学教材.ppt VIP
- 电梯新检规施工自检报告-曳引客货-2024.doc
- 2025年高考英语(新高考Ⅱ卷)试卷评析及2026高考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与实验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品.pdf VIP
- 苹果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策略.pptx
-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关键技术研究课件.pdf VIP
- 局部解剖学(山东联盟)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