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五)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质量评估(五) 第13~17讲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按计划会于2014年一季度试行推广。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回答1、2题。 年份 老龄化指数 市 镇 乡 2015 0.516 0 0.522 5 0.576 7 2020 0.542 5 0.546 4 0.587 1 2025 0.561 7 0.563 4 0.608 9 2030 0.575 2 0.574 9 0.614 4 1.有关我国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B.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C.2015~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D.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A.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B.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C.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D.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年轻人口向城镇转移,则农村的总人口会有所减少,而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不大,必然使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即出现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现象。第2题,由于农村老龄人口一般无退休工资等收入来养老,所以乡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该报告特别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依据图示分析我国面临的人口双重压力主要是指(  ) A.婴幼儿人口比重过大和人口素质过低 B.人口数量过大和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人口比重过大和人口素质偏低 D.自然增长率过高和人口老龄化 4.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图中可以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我国人口数量庞大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平稳上升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及变化 【解析】3选B,4选D。第3题,我国人口总量巨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人口问题,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青少年人口减少过快,导致老年人口比重过快上升,造成人口老龄化,故我们面临的两大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大和人口老龄化。第4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从图中可知我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从这个角度讲,有的专家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  (2014·烟台模拟)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6.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C.M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解析】5选A,6选B。第5题,根据山东丘陵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附近降水较多,云层较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故温度高,花开得较早。第6题,图中有指向标,据图分析,M地北侧临海,N地南侧临海。山东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从海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迎风坡的N地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地处背风坡的M地则降水较少;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从半岛北侧的海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地处迎风坡的M地形成较多的降水。 【变式备选】霜期为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间的时段,其余时段为无霜期。下表中距平值为该年代与50年平均值的差距。读我国某地20世纪各年代霜期的均值、距平表,回答(1)、(2)题。 项 目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初霜日 均值 (日/月) 2/10 4/10 26/9 21/9 25/9 距平 (天) +5 +7 -1 -6 -2 终霜日 均值 (日/月) 3/5 21/5 15/5 22/5 20/5 距平 (天) -14 +4 -2 +5 +3 (1)据表推断该地的霜期、无霜期的变化特点是(  ) A.50年代,霜期结束的最晚 B.70~90年代霜期变短 C.80年代,无霜期均值最短 D.70年代无霜期变化最大 (2)该地有可能是我国(  ) A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