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宋明
第七讲
宋明理学
一、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社会后期以重建儒家道统为要旨,以性与天道为核心问题,以本体与工夫为主轴,而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形态。这种哲学形态,有不同的称谓。如:理学、道学、性理学、宋学、新儒学等。
推荐参考书: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
1 .“理学”名辨
理学,朱熹用之意为“有道理底”的学说;陆九渊以“理学”为圣贤之说,楼观则以理学指儒家“道统”。明代以还,则以之包括程朱、陆王在内的学术之统称。
道学,北宋时初指明道之学,如张载言“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之可忧者”;后程颐用“道学”一词指其兄弟二人及其弟子的学说。南宋时,朱熹倡道学,系指程、朱一派的学说;这也是后世沿用的特定涵义之一。又,道学又指道教学说。
续
性理学,或性理之学,初指程朱一派,后包括程朱陆王,海外又指与朝鲜半岛的儒学。
宋学,相对于汉学而言,主要指以发挥义理为主的解经方法,不是学派之称。
新儒学,国外汉学家用来指与传统儒学不同的宋代儒学。
2.理学的流变与派别
宋明理学开创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奠基于熙宁(1068—1077)前后,大成于南宋时期,逐步解体于明中叶之后,而明清之际则为其批判总结时期,嗣后理论上再无大的发展,然仍为清王朝之统治思想。
流派划分
主流派:以周敦颐、二程、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派;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派;张载、王廷相、王夫之为代表的气学派。
非主流:司马光为代表的涑水学,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学,胡宏、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吕祖谦的婺学,陈亮、叶适为代表功利派。
3.理学的性质与内容
以探求“道体”核心。
以“穷理”为精髓。
以“存天理、去人欲”、“变化气质”为“存养”工夫。
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使命。
以“为圣”为目的。
二、周敦颐
理学开山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改惇颐,道州营道人,谥元,称元公。历任洪州分宁县主薄、郴州郴县令、桂州桂阳令、洪州南昌县知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知南康军。因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学者称濂溪先生。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无疑焉。(《宋史·道学传》)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黄百家《宋元学案·濂溪学案》)
1.哲学总纲
先生之学之奥,其可以象告者,莫备于太极一图。若《通书》之言,盖皆所以发明其蕴,而诚、动静、理性命等章尤著。(朱熹《通书注》)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宋史·儒林传·朱震传》)
太极图说
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为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发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2.立人极
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通书·师友上》)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通书·志学》)
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
2.1 圣人之本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通书·诚上》)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通书·诚下》)
2.2 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太极图说自注》,朱注:中、正即礼、智。中正尤亲切,中是礼之得宜处,正是智之正当处。)
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周子全书·公》)
2.3 为圣之要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通书·乾损益动》)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周子全书·圣学》)
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耶,乌知其不能改。(《通书·爱敬》)
三、张 载
苦学自成
张载(1020—1078,字子厚,学者称为横渠先生), 1070年回归故里之后,“终日危座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