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样式与地域文化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毯样式与地域文化 毯,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国历代毯匠无穷智慧和辛勤劳动,积淀着中华民族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丽奇葩。 我国有着悠久的制毯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有实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它始于西北高原牧区,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壁毯和地毯,由于维、蒙、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东各国互相交流,逐渐将地毯铺设视为一幅画或艺术品,追求空间美与自然美,形成了卓越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红线毯》诗中有“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的名句。地毯采用优质的纯羊毛,再经过选毛、洗毛、梳毛、染色、织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质优良、技艺独特、图案典雅的特点,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工艺品。 一、古毯溯源 《物原》说:“毯,毛席也,上织五色花”,“神农做席,尧始名毯”,都体现了远古时期地毯文化的演变。在漫长的古代先民生活中,除了火之外,人们还用兽皮当衣服和被褥来防寒保暖、抵御潮湿。兽皮虽然保暖却容易脱毛且不耐用。于是,他们发现用羊毛捻线织毯能够弥补兽皮的缺陷,还能抵御我国北方寒冷的天气、隔离湿气。因此,这是织毯技术慢慢传播与发展的客观条件。 到了新石器时代,牧民们用兽毛捻纺成线,编织成粗厚的毛织品,用以铺地。中国古代史籍《尚书?禹贡》等称地毯为“毛毡”,又称“毛席、罽、织皮”等,是平纹编织的毛织品。青海省诺木洪出土的毛席残片和新疆鱼儿沟出土的毡垫等,大多采用平纹编织工艺,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中原地区汉族吸收西域月支(今新疆伊犁河上游一带)以及大夏(Bactria,中亚古国,今阿富汗北部)、波斯(今伊朗)、天竺(今印度)、大秦(古罗马帝国)等国先进的地毯织造技术,从而迅速提高了地毯的工艺水平。 然而,丝绸之路的兴起让地毯在中原地带生根发芽的能量,也改变了地毯的身份,地毯摇身一变,身份高贵了起来。这皆因织毯技术复杂、羊毛获取不易,再加上运输成本高,因此成品价格昂贵,地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后就被少数贵族垄断,“毯席干贝,亦比千乘之家”。 在唐代,人们又把地毯称为“地衣”。《旧唐书? 曹确传》写道:“画鱼龙地衣,用官绸五千匹,曲终乐癸,珠玑履地。”由于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宫廷设有毡坊和毯坊,专门管理毡、毯的生产,以供统治者的使用。地毯也从简单的生活用品升华到了工艺品,直至作为皇室之间相互赠送的礼品。 唐代中原地区的地毯生产有了发展,贞观年间(785~805),安徽宣城进贡宫廷的红丝毯,栽绒厚,质松软,比山西太原和四川成都产的地毯都好。日本奈良市正仓院还藏有唐朝宫廷赠送给日本朝廷的折枝花卉鸟禽图案毡毯。著名诗人白居易也在《红线毯》中赞美道:“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生动地体现了唐中期的富贵华丽之风尚。 宋代,垂足坐具的兴起,生活起居一改席地而坐的习惯,毯成了宫廷贵族的专用品。南宋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1262),蒙古朝廷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设置局院织毯。当时称没有图案的地毯为毡,有图案的地毯为毯、剪毛花毯,表现出中原文化的特点。 到了元代,宫廷用毯的图案和制作更为精妙。元朝设置大都(今北京)毡局、大都染局、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一带)毡局、剪毛花毯蜡布局等。据《大元毡毯工物记》记载,当时宫廷已有剪毛栽绒花毯、回回剪绒毯等约20多个品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曾惊叹元代宫廷铺设着世界上最美丽的毯。 明清两代,形成了和田、北京、西藏、青海四大地毯产地。工匠们既继承了新疆、西藏地毯的工艺技术,又吸取了中原地区织锦、刺绣、瓷彩绘、建筑彩绘以及当地牧区少数民族金银器皿、皮革制品等手工艺的艺术长处,特别是受到织锦和刺绣艺术的影响,创造出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图案,一直流传。 二、地毯图案样式及风格特征 地毯的图案纹饰与史前的陶器及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一样,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及对“美”的创造与追求。中国古代纹饰有“言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富、贵、寿、喜四个内容是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毯的纹样非常丰富。动物类有龙、凤、麒麟、狮子、鹿等;花草类有牡丹、桂花、茶花、西番莲、梅兰竹菊、缠枝、卷草等;佛道类有佛八宝、暗八仙、佛人、金钢杵、万字等。不同类别地毯上面的纹饰还和当时的宗教信仰及政治策略有关。高级手工地毯按装饰花纹图案可分为四三大类: (1) 北京式 北京式地毯是典型的中国式地毯。据说清朝初年,各地向朝廷进贡珍贵地毯。清朝皇帝对地毯感兴趣。授意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