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极哲学
第三节 陆王心学
一、陆九渊哲学
陆九渊(1139—1192)
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因曾在江西贵溪象山聚徒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陆九渊的著述由其子编成《象山先生全集》。
(一)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杂说》)
“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同上)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与李宰书》)
“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与曾宅之书》)
“塞天地一理耳。学者之所以学,欲明此理耳。此理之大,岂有限量?”(《与赵咏道书》)
陆九渊常常将“心”,称为“本心”,它可以追溯于孟子的“四端”之说:
?
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年谱》)
四端者,即此心也;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与李宰》)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杂说》)
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语录下》)
(二)、 格物
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源便是吾心,从这个基本前提出发,他提出了一套所谓“简易”的修养方法。他说:“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所贵乎学者,为欲穷此理,尽此心也。”(《与李宰书》)
他认为,心中本有真理,真理本在心中,因此只要反省内求,就可以得到真理。他还认为:“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 (同上)
(三)、 朱陆之辨
1.性即理与心即理
朱熹理学的中心命题是“性即理”,陆九渊心学的中心命题是“心即理”。朱熹肯定事物不是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而“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他断言“理”是第一性的,而心却是后有的。陆九渊则认为,事物的理本在人心之中,“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因此心是第一性的,“理”是离不开心的。
2. 无极与太极
陆九渊认为《太极图说》不是周敦颐写的,他认为不应该“以无极字加于太极之上”。他说:“《易大传》曰:易有太极。圣人言有,今乃言无,何也?” (《与朱元晦》)
朱熹强调所谓“无极而太极”就是表示“无形而有理”。他说:“周子所以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无形状,以为在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以为在阴阳之外而未尝不行乎阴阳之中,以为通贯全体无乎不在,则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也。”(《答陆子静》)
陆九渊不赞成朱熹所讲形上、形下的区别。他说:“《大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况太极乎?”(《与朱元晦》)
朱熹指责陆九渊不懂“道器”的区别,“直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则又昧于道器之分矣”(《答陆子静》)
3. 为学之方
陆九渊:先立其大
朱熹:格物穷理
二、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弘治十二年(1500)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主事。后被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又任南京刑部主事、南京太卜寺少卿等,官至兵部尚书。
(一)、心外无理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 (《答顾东桥书》)
“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耶”?(同上)
“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的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传习录上》)
(二)、 心外无物
“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传习录下》)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上》)
(三).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1、良知是心之本体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
良知者,心之本体。(《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传习录中·答欧阳崇一》)
在王守仁那里,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致良知”。王守仁说:
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传习录中·答顾东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历年真题章节练习题集.pdf VIP
- 《肺结核病报告转诊制度》.pdf VIP
- 脑梗塞ppt课件(精).pptx VIP
- 高血压、糖尿病培训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pixelgridV4.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卫片使用手册.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A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2025年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烹饪试卷 .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B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论刑法中多次犯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从概念厘定到司法适用.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