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果树害虫
第一节 概述
果树害虫种类繁多,为害较重的约20余种。
果实害虫:
食心虫类是果树主要害虫之一,蛀食果实,主要有桃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梨实蜂、梨虎、茶翅蝽和梨蝽等;苹果蠹蛾是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和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叶部害虫:
(1)食叶类:苹果巢蛾、天幕毛虫、舟形毛虫、刺蛾类、梨星毛虫、梨大食心虫以及美国白蛾、卷叶蛾类(棉褐带卷蛾、苹果卷叶蛾、黄斑卷叶蛾和苹褐卷叶蛾)以及金龟子类等。
(2)刺吸性害虫:螨类主要为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和果苔螨3种,北方果区普遍发生;梨网蝽南方果区受害较重;苹果黄蚜和苹果瘤蚜分布普遍,为害较重。危害桃树的主要包括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3种。危害梨树的还有梨二叉蚜、梨瘿蚊、中国梨木虱等。
枝干或枝梢害虫:
吉丁虫类,其中苹果小吉丁虫在华北、西北、东北为害较重;桑天牛、苹果枝天牛、星天牛、梨眼天牛、桃红颈天牛等分布普遍,还有梨茎蜂、梨圆蚧等。
第二节 主要害虫种类、发生与防治
桃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
苹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桃 蛀 螟
梨大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别名:苹果食心虫、桃小实蛾、桃蛀虫、桃蛀果蛾,简称“桃小”。一、分布与为害(一)分布:国内分布广泛,北纬31度以北,东经102度以东。苹果、梨及枣产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国外仅分布于日本、朝鲜及苏联的远东地区。(二)??寄主:桃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已知有10余种,分属于蔷薇科和鼠李科,前者包括苹果、花红、海棠、各种梨、山楂、桃、杏、李等;后者包括枣、酸枣。其中以苹果、梨、枣、山楂受害最重,核果类受害较轻。
一、桃小食心虫
(三)?被害状:果形变畸,果内虫道纵横,并充满大量虫粪, 完全失去食用商品价值。为害状有四种。淌眼泪: 入果孔流出泪珠状胶质点,胶质点不久即干涸;猴头果: 幼虫人果后在皮下潜食果肉,果面上显出凹痕使果畸 形;豆沙馅: 幼虫在发育后期食量大增,在果内纵横潜食,粪便排 于果实内造成豆沙馅;青疔果: 果形变畸。
淌眼泪
猴头果
豆沙馅
青疔果
二、形态特征:
成虫:
前翅灰白色或浅灰色,近前缘中部处有一兰黑色近三角形大斑,另有7簇兰褐色斜立鳞片。翅缰雄1根,雌2根。
卵:
椭圆形或桶形,初产白色变红,渐变深红色。卵顶部环生2~3圈“Y”状刺毛,卵壳表面具不规则多角形网状刻纹。
幼虫:
老熟幼虫桃红色
(初龄幼虫淡黄
色),腹足趾钩
单序环10~24
个,臀足趾钩
9~14个,无臀
栉。
蛹:
刚化蛹黄白
色,近羽化
时灰黑色,
翅、足和触角
端部游离,蛹
壁光滑无刺。
茧:有两种,茧分冬、夏两型。冬茧扁圆形,茧丝紧密,包被老龄休眠幼虫;夏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包被蛹体,一端有羽化孔。两种茧外表粘着土砂粒。
冬茧
夏茧
三、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1.生活史: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1—2代,多数2代。(甘肃天水1年发生1代;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陕西1年发生2代;山东、江苏和河南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1-4寸土层中做冬茧越冬。。2. 桃小越冬茧的分布规律:桃小越冬茧的分布随地形、土壤果园间作及管理情况不同而异。平原果园分布较为规律。
水平分布:
近树干33厘米范围内占41%,33—66厘米范围内占33%。
垂直分布:
0—3厘米深占61%,3—6厘米占25%,6—9厘米占10%。
3. 越冬幼虫出土习性:
出土期:
越冬幼虫出土时期,因地区、年份和寄主的不同而有差异。
辽宁省南部苹果产区,越冬幼虫自5月中旬开始出土,延至7
月上、中旬结束。出土盛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
幼虫出土时期延续达60多天;成为以后各虫态发生时期长及
前后世代重叠的原因。
4.成虫产卵、幼虫发生及习性(1) 成虫: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羽化多在下午6时以后,7—9时最多。对糖醋液、灯光无趋性,寿命5—6天。(2) 产卵:晚10时以后交尾,凌晨产卵最多,越冬代成虫每雌产卵44.3—110粒。90%的卵产在果实的萼洼、虫伤口处,5%左右的卵产在梗洼内。第一代成虫每雌产卵60.1—227粒,第二代卵在8月中下旬。第一代卵期6—10天,第二代卵期7天。
(3)幼虫:
田间最早发现被害果在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最多。第一代幼
虫在孵化后寻找适当部位,啃破果皮蛀入,不吞食果皮,故胃
毒性药剂无效。幼虫期24天,早期脱果的幼虫可以发生第二
代,蛹期8天,后期脱果的幼虫入土结冬茧越冬。
产在萼洼的卵
5.幼虫脱果与越冬 幼虫在果内发育成熟后往外咬一圆孔,脱出果外,落地作蛹化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