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未病之—— 药膳养生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愈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调和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其中药膳养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了解一定的药膳功效,对自身和家庭大有裨益。
一、什么是药膳养生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医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1
4
药食材结合,既有药材的作用,又有食物的美味。
其寓医于食,将药物作为食物,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相得益彰。
寓于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中。
2
3
服用方便,口感宜人,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药膳的特点
二、药膳养生明体质
体质是我们禀受于父母,得以后天的不断改造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特性,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具有不同的体质,那么不同的体质应选择不同药膳来养生。
按国家标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但现实中,这九种体质又相挟杂,而形成错综复杂的体质,施膳时,需要一一审辨,切莫一锅生熟地汤一家人全喝,男人一见壮阳牛鞭汤就抢,女人一见燕窝羹就乐的盲目养生之中。
三、药膳养生明脏腑
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器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发源地,所以脏腑是药膳养生的主要对象,由于脏腑功能复杂,并相互影响,因此脏腑的药膳养生必须明确:
1
脏腑各自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
2
脏腑与药物、食物,以及佐料之间的关系。
3
烹饪方法与脏腑的关系:炸入肺,煎入脾,炖入心,焖入肝, 煲入肾。
如小麦入心,百合入肺,黑豆入肾,粳米入脾,枸杞叶入肝,元肉补心,沙参补肺,白芍补肝,山药补脾,肉豆蔻补肾。
另:动物内脏为“血肉有形之品”,能产生“同形相求”的作用,即以形补形,以形引形的效果。养肝之品可选取:猪肝、羊肝、鸡肝,补心之品可选猪心、鸡心、牛心。补肺之品宜选猪肺、羊肺等,补肾之品宜选猪腰、羊腰、狗腰等。
四、药膳养生明四时
五、药膳养生明性味
药膳的药材有寒、热、温、凉、酸、甘、苦、辛、咸 性味的不同,而 食材 也同之。
食材
微寒的食材归于
食材
即:分为温热、寒凉、平性三大类,制膳时必须明确药材、食材的性味方可运用。药材的性味在这里略谈。
凉
大温的食材归于
热
性温和食材归于
平
食材的性
食材的味
功效:敛汗、止泻、涩精
食物:梅子、李子、葡萄等
1 酸
2 苦
4 辛
5 咸
3 甘
功效:补虚、和中、缓急
食物:栗子、南瓜、大枣等
功效:发散、化湿、开胃
食物:葱、姜、胡椒、玫瑰花等
功效:化痰、软坚、散结
食物:海带、紫菜等
功效:清热、泻下、燥湿
食物:苦瓜、枸杞苗、蒲公英等
4 辛
5 咸
六、药膳养生明所伤
饮食过偏,则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引起不同的病证。
多吃辛酸,则筋脉挛缩
多食苦,则伤胃之阳气
多食甘,则滞气、窒塞、满闷不适
多食辛,则散气耗津
多食咸,则气血凝滞
如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六、药膳养生明所伤
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气增而久,夭之因也”,故《素问·宣明论篇》指出:“气病无多食辛,血病无多食咸,骨病无多食苦,肉病无多食甘,筋病无多食酸”。
《食品集》“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七、药膳养生明所禁
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制造业职位说明书完整极品版(很详细,拿来即用)试题.ppt
- 制造业职位说明书完整极品版试题.ppt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_unit9_单元绪论.ppt
-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试题.ppt
- 新能源--风能绪论.ppt
-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修改试题.ppt
- 新能源技术1绪论.ppt
- 异舒吉与ISMN和GTN的比较概念.ppt
- 逸泉国际大酒店概念.ppt
- 新能源技术绪论.ppt
- 儿外科住院医师《烧伤整形外科考点巩固》考试题_0.doc
- 2025年有效沟通促进理解班会.pptx
-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主题三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测试)(原卷版).docx
- 儿外科住院医师《烧伤整形外科考点巩固》考试题_1.doc
- 2025年洗涤品项目提案报告模板.docx
- 2025年云南省中考一模语文猜题卷[含答案].pdf
- 儿外科住院医师《烧伤整形外科测试题》模拟练习卷.doc
- 2025-2026学年金华市武义县三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
- 儿外科住院医师《烧伤整形外科测试题》模拟练习卷_0.doc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2025产品研发创新成果发布会PPT架构.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