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代军人的荣辱观.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军人的荣辱观 ( 内容摘要) 所谓荣辱,其实根本上讲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对荣誉和耻辱的解释和判断是截然相反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荣辱倒置的背后,就是不同价值观的尖锐对立。要正确区分荣辱,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正确对待荣辱,则必须依靠坚持真理、爱憎分明的气节支持。本讲通过对中华民族气节观和共产党人气节观的阐述,着重讲清当代中国军人应该具备怎样的革命气节和怎样的荣辱观,以如 何看待荣誉、争取荣誉的问题。 同志们,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是来之不易的,谁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是,自古以来对于价值的界定,说法众多,各执一词。我们都曾经读过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我们都耳目能详,那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一个是重于泰山,一个是轻如鸿毛,生命都是贵重的,同样是生命的逝去,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区别呢?那是因为虽然生命是一样的,但是在生命的过程中所实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价值观带来的必然是不同的荣辱观。毛泽东同志认为,为人民的利益去奋斗,甚至牺牲生命是值得的,是光荣的;而为了金钱去掠夺、去剥削而丧失生命,则是可耻的,这不仅仅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荣辱观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为大多数人的公平正义而献身,永远会得 到我们民族的敬仰。 一、崇高的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志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能走过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途,饱经忧患而经久不衰,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奋,多少次从灾难的边缘上实现了决定命运的转折,迎来了新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共同文化心理的民族 群体?靠的是什么? 是实力吗?不是,多少次我们面对强敌,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了。是巧合和幸运吗?更加不是,历史上多少个强大一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都毁灭了,在历史大潮面前,没有侥幸可言。我们靠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尤其是文化中的生命价值的执著认识和追求,中华民族的文化认为人格尊严重于个体生命,只要是对的,则“道之所存,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只要是值得,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气节,有所不为,但有所必为,有所不为者,虽钢刀压颈志不可屈,初忠不可违;有所必为者,虽刀山火海,枪林弹雨,还是有进有退、有我无敌,无 有丝毫退缩和让步。 中华民族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历史的思想家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思考深遂久远,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宝藏。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孔子主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就是说真正的仁人志士,绝对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去伤害“仁”的信念,只有以死来成全“仁”的理想,这里的“仁”是指对他人的友爱、真诚、无私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孟子提出,在肉体生命和人格尊严“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身而取义”,这里的“义”,就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的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孔子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就是说人必须有分辨是非善恶荣辱的能力,才能有无惧的行为。“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对某一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孔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做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信看做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始终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基础上,又衍生出对军人的“智、信、仁、勇、严”的衡量标准,历代效命沙场保国安边的中国军人,都把“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的标准作为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思想中对于“荣”的标准。那么什么是“耻”呢?它不仅仅是耻辱的意思,实际上,“耻”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受人重视的行为准则之一。早在春秋时,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中庸》中指出“知耻近乎勇”,把“耻”提到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

文档评论(0)

tk2469t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