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剪纸艺术 小学六年级课文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姥姥的剪纸》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民间剪纸艺术 刚刚欣赏了几幅作品,小朋友们对剪纸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呢?剪纸的特点 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 北京剪纸故事 从前, 在北京城里住着一户人家, 只有两口人,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还有一个是叫秀女的姑娘。 这祖孙两个都是心灵手巧的人,一把剪刀几张纸在她 们手下, 能活灵活现剪出飞禽走兽花卉和窗花鞋样, 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 都有街坊邻里登门求讨。这祖孙俩总是有求必应,后来也就靠卖剪窗花、剪花样 子谋生了。而秀女和奶奶接触的差不多都是一些穷苦人。有的小伙子要结婚了, 没钱布置新房, 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纸花, 鸳鸯成双, 喜鹊成对, 还有什么“五 谷丰登”、“年年有余”等,贴在窗户上,挂在门框上,铺在床铺上,盖在被子上, 压在桌面上,粘在墙壁上,那可是用钱不多,红火吉祥,热热闹闹,使新房一点 儿也不显“穷气”。有的姑娘媳妇做新鞋,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鞋样,什么“步 步登高”、“一路平安”和“双喜临门”等,依样绣在鞋面上,穿在脚上,走到那儿, 都会有人赞赏花样儿好。传说,在光绪年间,有一天从皇宫里传下圣旨,说是圣 母皇太后慈禧要办六十大寿, 京都内外要贡纳寿礼银,上下臣工等都要穿上拜寿 服。什么是拜寿服呢?就是在慈禧寿日那天,上下臣工等,一律要穿以仙鹤和梅 花鹿组成的“六(鹿)合(鹤)同春”图案的袍服。那年头,圣旨是金口玉言,谁 也不敢违命。一时间,北京城上上下下,许多绣花作坊,全忙活开了。有钱的人 家,为了讨慈禧的欢心,找绣花工用金丝银线作图案,要求将为慈禧拜寿穿用 的 衣袍点缀得越富丽越好。还有那些小财主们,也是想着法儿制作新绣袍,为的是 “显贵”。折腾得京城几十家绣工作坊,以及小门小户零散的绣工,也没有例外, 闹腾得大家都一样,忙的简直连喘口气工夫都没有了。这么一闹腾,闹腾得绣工 钱,也随之日益俱增,一天一个价码,越来越贵,真是一针一线值千金,一件绣 袍值万两银。 但北京还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干土打不成高墙,没钱盖不起瓦房。慈禧办寿,可 真难住了千百户穷苦人家, 闹得家家户户愁眉不展,怎愁也愁不出钱来给慈禧办 六十大寿。所以,有的说咱们干脆趁早来个“铁球坐滑梯--溜吧!”逃出京城,逃 到深山老林里去躲躲,可是更多的人感到真是有点破家难舍,故土难离。而秀女 和老奶奶就是属于这样的人家。 秀女和老奶奶坐在家里愁呀,愁又能怎样呢?眼 看一天又过去了,也没有愁出什么样的高招儿来。老奶奶的主意是:让秀女一躲 了事。 可是秀女怎么能忍心将老奶奶抛下一个人走呢?怎么也不能这样做。 后来, 谁也没有料到。有一天将近晌午的时候,秀女家突然来了个漂亮的大姑娘。老奶 奶见了,以为是来讨剪纸花样的,还没等问,她就先请安,然后恳求说:“老奶 奶,您行个好,给点儿吃的吧!”老奶奶听了,心想:“噢!原来是个讨饭的!看 被饿的样子,怪可怜的!”秀女在一旁,二话没说,扭身就到灶房里去,捧出来 两个窝窝头,那个大姑娘一点也不客气,拿过去就吃。老奶奶说:“姑娘,我去 给你烧点儿开水喝吧!”说完,转身就走进了灶房。那姑娘拿着窝头吃得正香的 时候,她笑眯眯对秀女说:“请你再给一块咸菜吃,谢谢你了!”秀女听了,心想: “是呀,怎么没想起给拿一块咸菜来,吃窝头没有咸菜,让人家怎么吃呀?”她一 扭身,到灶房去给拿咸菜。可是待秀女拿着咸菜从灶房回来一下愣住了。“咦! 人到那儿去啦?”她心里一边这样想,一边推开门往外看了看,连个人影也没有 看见。但她一回头,却看见屋里桌上放着一件布袍子,连忙喊了起来: “哎,可 怜的讨饭姐姐,你在那儿?……”秀女急得连着这样喊了几声,由于声音大,老 奶奶也听见了。老奶奶一听秀女说那姑娘走了,还忘下了一件衣裳,说:“秀女, 你看那姑娘身上穿的就已经够单薄的了,你赶快追她去,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