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要点.doc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两个概念: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其他物种、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生物是自然的产物,而生物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或作用的总和。 自然环境不等同于生态环境,二者均是对我们生存条件认识衍生的概念;自然环境强调我们周围的要素,生态环境更强调对周边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限制条件变化、极端气候等,如沙漠化、干旱化、海洋陆地界限变化等等,甚至包含现在世界人口聚居区的分布格局均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变化。 美国评出的120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汤姆里琼斯《送乡人》:故事发生在美国拓荒时期,无赖琼斯和一个边境小镇的女人护送三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从内布拉斯加州前往爱荷华州,一路上他们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经历诸多磨难。 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在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建筑、文学、文字、哲学、服饰、饮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等一切人类实践创造的均存在差异。 人类发展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的顽疾。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是区域发展。 我国正在摆脱区域发展生态破坏阶段,欧美已经进入发展与保护兼顾的阶段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特定时间、地点的,生态系统总体或部分因子组合,对人类的 生存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程序:调查与监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结果特征和问题。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内容纷繁复杂、不一而足 生态环境调查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 自然环境状况: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例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评价项目 ——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生态系统特点、资源特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影响效应、健康效应、生态经济效应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单元的确定 尺度越大、包含的信息越多。差异性是评价单元选取的根本原因。 单一生态环境方面研究——选择与其对应的特征区域图斑评价: 如:重金属——样区;草场——样方;水环境——湖泊、沟渠、河流监测点 综合性生态环境分析——选择综合图斑 如:银川市、西夏区——整个区域的林地、草地、河流湖泊等。 ——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原则:科学性、可表征性、可度量性、可操作性、避免重复(检测相关性) 分级:综合指标(一级指标)、分类指标(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三级指标) 功能:宏观整体目标、具体领域、个别情况 ——评价标准与方法确定 标准:国家、地方、行业、建设目标定位 ——分级、分类、分区 方法:指标体系需要逐级综合。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论证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对开发方案提出必要的修正。 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 预测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分析不同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选择最佳规划方案。 本质上,不管是哪种环评,基本思路均为:通过这三个过程进行评价,以确定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从而确定防护对策与措施。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目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具体方法很多。总体上均为多指标体系方法下,的综合和归并为一个结果的思路。 代表性的有:指数法、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灰色系统关联、景观生态学方法 指数法 单一指数:把反映生态环境指标状态特征或数值转换为评价指数值的过程。 如:Ii=Ci/Si 现状值比标准值。 等级型指数:针对无标准的因子,把评价结果的指数值进行划分,然后赋予 不同区间以不同概念,如生态环境质量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分类指数 指单一指数综合作用的表征,反映生态环境某一方面的质量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民生水平、自然资源特征。 模糊综合评价法:部分特性具有模糊性 建立隶属函数:用隶属度刻画环境质量的分级界限;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所有评价因子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矩阵; 计算权重:单项指标的权重;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