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专题
第一章复习
中国在自然资源上有何优势和劣势?
人口学家如何总结人口转变规律?
中国现在达到了人口转变的哪个阶段?
提高人口质量都有哪些途径?
应该如何理解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第二章 劳动力资源及其配置
分析传统体制下扭曲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格局以及导致的后果
回顾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进展情况
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的中国劳动与就业问题,同时考察所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3
非典型的劳动配置格局
经济结构转变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典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是一个遵循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双重主题)的推进过程
经济规律:
人均收入水平 初级产业的产值比重及就业比重
中国在改革以前:
经历几十年的工业化过程,工业比重大幅度提高但农 业劳动力比重仍然偏高及城市化水平相对低下(有异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
4
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
改革以前:为资本集约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服务的经济体制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中期及短期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 但丰富的劳动力并不是稀缺资源,因此不是经济计划的重点
企业使用劳动力体制
全民所有制:新增职工指标由国家控制
集体所有制:新增职工指标由地方管理
企业用工制度:固定工(“铁饭碗”)和临时(合同)工
5
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
维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的配置制度和就业体制
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
保持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政府压低生产要素价格)
抹平不同人力资本禀赋的职工间的报酬
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低工资高就业”条件
基本生活用品的低物价政策(维持劳动力再生产)
货币工资之外的实物福利和社会服务
(住房、医疗、教育等)
6
户籍制度与城乡分割
户籍制度:把城乡人口和劳动力分隔开的制度安排
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户籍管理体制的确立
目的:固定城乡人口的分布和劳动力配置
? 阻碍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框架
迁移意味着户籍所在地的改变
7
表2-1 两种投资分布的就业情景比较(亿元,万人)
8
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
重工业资本密集程度高
劳动力吸纳能力弱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推行意味着牺牲大量的就业机会
改革以前劳动力资源配置? 二元结构(城乡间的对立和反差)
就业机会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等
资源的结构变化规律:
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顺序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发生的结构变化的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各个部门产量或产值比重的消长。农业的产值比重会逐渐下降,非农业产值比重相应提高。
第二个过程是各个部门就业比重的改变。初级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减少,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劳动力比重相应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非农产业产值和就业,以及城市化水平相应得到提高。
9
就业结构的非典型化
图2-1 人均收入、城市化与劳动力分布
10
经济发展水平? ? 非农产业产值和就业以及城市化水平?
改革前人均收入提高慢、非农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慢;改革后二者速度都呈加快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表2-2 在比较中观察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 (美元,%)
11
中国经济结构转变中的一个非典型化特征:
以工业产值比重提高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转换发生的同时,以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为特征的就业结构转换微不足道,即中国就业结构转换比产值结构转换来得更迟。
注:农业生产率=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
农业劳动力比重中国为2000年数,其他国家为1997年数。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概念的区别
迁移:有户籍变动的居住地变化
流动:无户籍变动的居住地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户籍变动的劳动力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
12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
大规模迁移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大规模迁移:传统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历史遗产
农业劳动生产率? ? 人均耕地? ?“民工潮”
大规模迁移:乡镇企业发展阶段变化的结果
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转移
城乡经济改革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收入差距扩大增强了迁移的动力
农民通过迁移寻找“脱贫之路”
13
图2-2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2001年)
14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流动人口的特征
流动人口年龄(20-35岁)大大低于劳动人口的平均水平
迁移者与农村劳动力人口平均水平相比受教育水平较高(大多数初中以上)
迁移者中男性比重一般高于女性(来料加工行业的沿海地区女工比例较高)
迁移者在其家乡的收入处于中上等水平(通常可以承担迁移成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徐建地毯养护知识绪论.ppt
- 中国建筑的试题.ppt
- 徐艳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绪论.ppt
- 中国建筑的特征(人教版必修5)试题.ppt
- 徐州楚王陵墓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绪论.ppt
- 徐州房地产市场周报(06.20-06.26)绪论.ppt
- 徐州老字号的重新定位绪论.ppt
- 中国建筑三局安全标准化试题.ppt
- 徐州市安全教育平台绪论.ppt
- 中国建筑赏析_中国古代书院试题.ppt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