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6近代建筑试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近代建筑 (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以前 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 以成熟的木构架体系为主 6.1 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大批西方建筑形式传入中国 新旧体系并存 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 西方引进、自身发展的建筑 6.1.2 近代建筑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两方面的 新建筑活动 ①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 ②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 标志: 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段 2.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末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 (1895~1919) ①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设银行,办工厂,开矿山,争夺铁路修建权。 ②中国近代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的主要类型已大体齐备。 ③中国近代建筑工人队伍成长起来。辛亥革命后为数不多的在国外学习建筑设计的留学生学成归国,中国有了第一批建筑师。 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 圣·索菲亚教堂 建筑的立面处理相当精彩,其手法主要通过窗、阳台及穹顶等元素体现出来,反映出较强的“新艺术”特征。 窗户造型非常丰富,既有半圆窗、弧形窗、圆形窗和方角窗等不同形式,又有单窗、双窗和三连窗之分,形成美妙的韵律感。 3.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①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建筑活动日益增多。 ②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和东北的一些城市,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 ③不只是单纯地引进西方建筑,而且是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 仿德国新文艺复兴样式的青岛火车站 4.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 ——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37~1949) ①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积极进行战后建设,建筑活动十分活跃,中国建筑师较多地接触到国外现代建筑思潮; ③这时期中国处在国内战争环境中,建筑活动很少。 中国近代建筑的停滞时期 6.2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近代城市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夺取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开辟重要城市为商埠,作为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据点。 城市类型 ①主体开埠城市:上海、天津等 ②局部开埠城市:广州、长沙等 ③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石家庄等 ④工矿专业城市:唐山、抚顺、焦作等 6.2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近代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 ①城市供水:1883年上海杨树浦水厂 ②城市供电: 1883年上海电光公司 ③城市公共交通:电车、公共汽车 6.3 住宅建筑及公共建筑 建筑类型 1. 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 2. 金融建筑和交通建筑 3. 文化教育建筑 4. 商业服务业建筑 1. 独户型住宅 2. 联户型、多户型住宅  (一)居住建筑 (二)公共建筑 (一)居住建筑 近代中国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采取传统的住宅形式。 新的居住建筑类型主要集中在里弄和租界等部分地区。这种新的住宅有独户型、联户型和多户型等基本形态。 独户型住宅  1900年前后出现。西方流行的高级住宅的翻版,一般都处在城市的环境优越地段。 房舍宽敞,有大片绿地,建筑多为一、二层楼的砖(石)木结构;设备考究,装饰豪华,外观大多为法、英、德等国的府邸形式,居住者主要是外国官员和资本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上层人物也开始仿建。 20年代以后,从豪华型独院式高级住宅转向舒适型花园住宅,建造数量增多。 实例:近代实业家张蹇在南通建造的“濠南别业”;上海吴同文宅。 张謇“濠南别业” 建筑形式和技术设备大多采取西方做法 平面布置、装修、庭园绿化等方面则保存着中国传统特色。 上海吴同文宅 20世纪30年代以后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大片玻璃等新材料、新结构。 联户型、多户型住宅  里弄住宅 居住大院 高层公寓 类型 大都是由房地产商投资统一建造,再分户出租或出售。 里弄住宅 最早于19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上海,是从欧洲输入的密集居住方式; 后来汉口、南京、天津、福州、青岛等地也相继在租界、码头、商业中心附近形成里弄住宅区。 上海的里弄住宅按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需要分为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和公寓式里弄。 特点:里弄住宅布局紧凑,用地节约,空间利用充分。 居住大院 适用近代北方城市中、下层住户需要,在青岛、沈阳、哈尔滨等地相当普遍。 “大院”大小不等,由二、三层高的外廊式楼房围合而成,多为砖木结构,院内设公用的上下水设施。 特点:一个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