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书法精品视频公开课第一讲要点.ppt

东北大学书法精品视频公开课第一讲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绪 论 朱利 教授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怎样学好书法 第三节 书写用具 第四节 正确执笔 第一讲 绪 论 教学目的:了解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 学习书法的兴趣。   汉字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规律,至今已走过了六千多年的历程。关于汉字的起源,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传说。    流传最广的传说要数仓颉造字说。史书上把仓颉描绘成“龙颜侈侈,四目灵光”。《淮南子·本经训》上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书法 二、秦代书法 三、汉代书法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五、随唐五代时期的书法 六、宋元时期的书法 七、明清时期的书法 8000多年前黄河中游的磁山、斐李岗文化和6000多年前的仰韶、大汶口文化,其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已具汉字雏形。只是这种艺术还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之中。 一、先秦时期的书法 1.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 “龙骨”就是龟壳,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后来经过不断挖掘,出土甲骨片达十万枚之多;而上面的刻画符号,也总计达4500个,其中1700个被逐一破译和解释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 2.西周时期的钟鼎文     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或阴或阳。     金文在商殷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业已成熟,如《戍嗣子鼎》、《宰甫鼎》、《司母戊方鼎》。     西周中期,长篇金文更为普遍,孝王时期的《大克鼎》,其大篆书也更显圆匀挺秀。至西周晚期,如: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宣王时期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金文抵其颠峰,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瘦自若,容与徘徊。    《毛公鼎》又名《音鼎》、《毛公音鼎》,周宣王时代的青铜器,清代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原器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有32行497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字数最多的青铜器。 ?    其铭文笔划匀实劲健,结体疏密有度,美观大方,既体现出凝重的的气质,又有着气韵的流通,它以其结体方整稳固了文字造型的基本形式,以偏旁错落有致形成巧妙的变化,于此之中,又以圆转流畅的线条成为造型的枢纽。这种突出的特点构成它端庄遒劲的风采,在金文中堪称佳品。 3.秦国时期的石鼓文   《石鼓文》(亦称《陈仓十碣》、《猎碣》、《雍邑刻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其书体介乎古籀与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转型期代表作。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响极大。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石鼓文的整个历程,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继承变异的过程。尽管这一时期的汉字仍处于线条勾勒、随意性大,字无定形、没有统一规范,象形意味较浓的状况,但它们是明显的沿着简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富有特征的字体和一字多形的状况,为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二、秦代书法 秦代的标准字体——篆书,也称小篆     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牍》、《侯马盟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声。   《峄山刻石》为秦始皇登临峄山时命李斯记颂其德所立,唐时已毁,现存者为宋人转刻(称《长安本》),该篆书圆转遒正,与《碣石颂》、《会稽刻石》、《泰山刻石》一样,为标准秦篆,是后世小篆之祖。 三、汉代书法    至东汉,隶书炉火纯青,彼时树碑之风甚烈,加之写手之层次多端,遂使各地碑刻隶书面目丰富无比。《张迁碑》、《张寿碑》、《曹全碑》、《鲜于璜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杨叔恭残碑》、《熹平残碑》、《乙瑛碑》、《衡方碑》、《夏承碑》、《张景碑》、《石门颂》、《西狭颂》、《孔庙碑》、《西岳华山庙碑》、《封龙山颂》、《韩仁铭》等等,或朴拙或秀巧,或方刚或圆柔,或含蓄或张扬,各臻妙绝。这些隶书虽然都是以称作”蚕头燕尾”的波笔捺脚为主要造型标志,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开距离,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于汉人的艺术创造力。隶书仅就一种书体而言,在东汉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期。  礼器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