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喀斯特地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简介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19世纪末,前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次首先对该地貌进行了研究,并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这些特殊的地貌和水文现象。以后喀斯特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术语,对凡是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都称为喀斯特地貌。我国曾经使用“岩溶地貌”一词。 可溶性岩石主要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酸类等岩石。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面积很大,由此发育而成的喀斯特地貌从热带到温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它的踪迹。 ◆可溶性岩石的分布 碳酸盐类岩约占全球沉积岩的15%,面积4100万km2,硫酸盐岩面积为1100万km2,合计5200万km2,占全球面积的10.2%; 中国碳酸盐类岩的分布可分为裸露、覆盖和埋藏等三种类型,面积共344.3万km2,其中裸露型面积为 90.7万km2。主要分布在桂、贵、滇,其它还有鄂西、湘西、川东、鲁、晋等地。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位置: 我国喀斯特地貌不但分布广、面积大,而且发育也比较典型。 广东:肇庆七星岩 广西: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 云南: 路南石林风景区 贵州:兴义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区与黄果树瀑布 四川:九寨沟 湖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 江西: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 浙江:瑶琳仙境 江苏:宜兴石灰岩溶洞 吉林:通化鸭园溶洞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图 这些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出露地区,面积超过12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比较著名的地貌区主要是我国两广、云贵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和”路南石林”等都在这一地区。 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分布位置: 越南北部、前南斯拉夫迪纳里克山区 、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 的阿尔卑斯山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 等地。 喀斯特地貌在世界的分布 地表与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 1.溶沟和石芽  2.天坑和竖井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4.干谷 5.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 6.地下溶洞 7.石锅和边槽 8.地表钙华堆积 石芽与溶沟2 云南罗平 路南石林 阿诗玛的传说 路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石林鸟瞰 大理石石林 广西贺州,我国唯一的一个 漏斗2 贵州兴义 漏斗群1 云南罗平 漏斗群2 云南罗平 重庆小寨“天坑”2 落水洞 天窗(落水洞) 峰丛与峰林 峰林 孤峰1 坡立谷 坝子2 云南罗平 岩溶丘陵 云南罗平 桂林骆驼山 地下河1 七星岩地下河 七星岩双源洞 地下河连州 广东连州 地下河出海口 意大利著名的蓝洞 水平溶洞 贵阳龙宫 天生桥 溶洞坍塌而成 石钟乳1 英德通天岩 石钟乳2 石笋1 石笋2 石笋与石钟乳1 石柱1 石幔2 黄龙的边石堤 我国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中便有伏流的记载;至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时期,对喀斯特地貌的认识已经有较高的水平,如当时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对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分区等做了较详细的描述。该书不仅是我国系统记载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文献,而且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叙述喀斯特地貌的伟大著作。 ◇徐霞客(1586—1641,明《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岩溶研究学者。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喀斯特学术会议(1966年2月,桂林),建议在我国使用“岩溶”一词,并把它作为Karst的汉语同义语。 研究喀斯特地貌的意义 喀斯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砂矿为突出;奇特的地貌景观又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地下洞穴中所埋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但是喀斯特地区经常发生地基破裂、水库漏水和地表缺水等现象,给生产和生活都带来许多问题,须加慎重处理。所以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第一节 喀斯特作用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堆积,以及重力崩塌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 ◆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K

文档评论(0)

dllw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