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韩愈短文两篇》人教版教案
初二语文《韩愈短文两篇》人教版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韩愈短文两篇》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说”“序”的文体特点
2.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3. 熟读成诵,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及复杂深沉的情感。
三. 学习过程
马说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韩愈(768—824),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自谓昌黎郡望,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 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3. 背景:《马说》写于贞元11—16年间,朝愈初登仕途,不得志之际。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而遭冷遇,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史董晋,武宁节度史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二)生字、词的积累
1. 正音、正字:
祗zhǐ 不以千里称也chēn g 骈pián 一食或尽粟一石 shí sù dàn
食马者sì 才美不外见xiàn 槽枥cáo lì
2. 词语注释:
而伯乐不常有:转折连词,可是。骈:两骈驾。
不以千里马称:因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候。
食马者:喂养。 是马也:这 食不饱:吃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况且;一样。 安:怎么
以其道:按照 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面对
3. 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整体感知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要表达这样的见解: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愤慨。
第一段: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
第三段:总结全文,对“食马者“的无知愚妄进行辛辣的嘲讽。
(四)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中
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韩愈
2. 文体:序,是古代一种文体,是由“赠言”发展而成。专用于送别亲友,表达敬爱,勉励,依恋之情,所以序往往是文学性很强的抒情散文。
(二)生字
郁郁适兹土:zī 慕义强仁者:qiǎn g 矧:shěn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wū
(三)整体感知
本文是韩愈为他的好友董邵南去河北而写的临别赠言。河北,当时被反叛朝廷的几个军阀占据。韩愈坚决反对军阀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所以对董去河北找出路他从内心是反对的,因为董这样做不仅会使个人误入歧途,而且客观上助长了军阀的势力,影响国家统一。但韩愈对董邵南的怀才不遇非常同情。对于他因在京城找不到出路而去军阀割据的河北,感到无可奈何,但反对他去河北则是本文的基本倾向。所以名为送行,实为委婉劝阻。反话正说,是本文显著特点。因为作者既忠于朝廷,反对割据,同时又尊重和爱惜像董邵南这样的人才,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而写得一波三折,行文既畅快又含蓄。
第一段:对董邵南高度评价并对他去河北的行动表示同情与理解。
第二段:担心燕赵之地风气有变,暗示董生要好自为之。
第三段:委托董生做“吊”、“托”二事,含蓄地提醒董生还是以为朝廷出力的好。
(四)写作特点
借事说理,语言委婉含蓄。
文章本意是劝喻董生不要投奔河北藩镇,应该报效朝廷,但作者不明说,而是借古代故事表明自己的道理。文中不直截了当地提出董生此行的不当看法,也绝口不提藩镇专横之事,而只是从正面再三勉励董生要珍惜自己的才能,要善于跟当地的“感慨悲歌之士”结交,一同为“明天子”效力。全文151字,句句意味深长,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感人至深。
(五)两篇短文的比较
一样清晰的脉络,风格迥异的语言。
选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昂贵的2010年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doc
- 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
- 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零诊)文科综合试题.doc
- 辽宁省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副本.doc
-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冲刺最后一模文科综合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doc
-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copy3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总复习.doc
-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