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2006年高考数学(福建卷)(文史类).docVIP

DA2006年高考数学(福建卷)(文史类).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A2006年高考数学(福建卷)(文史类)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试题 参考答案(福建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D 2.B 3.B 4.A 5.C 6.A 7.D 8.B 9.B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本大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10 14. 15.4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I) . 的最小正周期. 由题意得, 即,. 的单调增区间为,. (II)方法一:先把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就得到的图象. 方法二: 把图象上所有的点按向量平移,就得到的图象. 18.本小题主要考查概率的基本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解:(I)设表示事件“抛掷2次,向上的数不同”,则 . 答:抛掷2次,向上的数不同的概率为. (II)设表示事件“抛掷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 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结果有5种, . 答:抛掷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为. (III)设表示事件“抛掷5次,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即在5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 . 答:抛掷5次,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的概率为. 1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方法一: (I)证明:连结. . . 在中,由已知可得, 而, . ,即. , 平面. (II)解:取的中点,连结,由为的中点知, 直线与所成的锐角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在中, , 是直角斜边上的中线,. .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III)解: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 在中,, . 而, .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方法二: (I)同方法一. (II)解:以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III)解:设平面的法 向量为,则 令,得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又, 点到平面的距离. 20.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的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2分. 解:(I),,,,. 圆过点,, 圆心在直线上. 设,则圆半径. 由,得,解得. 所求圆的方程为. (II)设直线的方程为, 代入,整理得. 直线过椭圆的左焦点,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记,,中点,则, , 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 , 或, 当直线与轴垂直时,线段的中点不在直线上, 直线的方程是或. 21.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Ⅰ)解:是二次函数,且的解集是, 可设. 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 由已知,得. . . (Ⅱ)方程等价于方程. 设, 则. 当时,是减函数; 当时,是增函数. , 方程在区间内分别有惟一实数根,而在区间内没有实数根. 所以存在惟一的自然数,使得方程在区间内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22.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4分. (Ⅰ)证明:, . , . 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Ⅱ)解:由(I)得), ). (III)证明:, . ,           ① .    ② ②-①,得, 即,              ③                 ④ ④-③,得, 即, , 是等差数列.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