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虹鳟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六 章 虹 鳟(salmo gairdneri) 养 殖 概 述 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山麓溪流中,1847年移养池塘成功,现已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世界上目前鱼类养殖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以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丹麦诸国养殖是盛。 每平方米产量40~50公斤,最高100公斤。由于采用流水养殖方法,一般每0.1个单位流量(100l/秒),年生产虹鳟的限额为540~585T。 除采用精养外,瑞士、瑞典、墨西哥朝鲜等国还向水库和湖泊作天然放流,产量为每亩0.67~2公斤。 第一节 生 物 学 特 性 一、外部形态 分类地位:在分类上属鲑形目、鲑亚目、鲑科、大麻哈鱼属。 二、对环境的要求 1、栖息 自然条件下,喜生活在水质澄清、水量充足、具砂砾底的河川上游、支流或溪流中。 4、D.O 三、生长 在14 ℃水温下, 第二节 养鳟场的选点条件和设施 一、选点条件 1、水源 要求:清洌的冷水,澄清。 涌泉水、山间溪流、地下水、深水水库底排水。 2、水温 水温周年变动5~20 ℃ 。南方可实行季节养殖。 3、水量和溶氧量。 二、设施 1、饲养池 稚鱼池、成鱼池、亲鱼池。以水泥池为好,长方形抹角。 2、鱼池配置 鱼池面积计算 第 三 节 人 工 繁 殖 一、亲鱼培育 1、饲料要求 蛋白质40%,脂肪6%,碳水化合物12%,饲料中还需富含VE、胡萝卜素、虾红素。还可投喂一部分虾。 2、水温 4~13℃,产卵前6个月水温不超过12 ℃ 。 3、D.O 大于7mg/l以上。 二、雌雄鉴别 雄:吻端尖;雌:吻端钝而圆。 比例:雌:雄=3:1。 四、孵化 1、孵化设施 2、孵化期累积温度 第 四 节 苗 种 培 育 上浮稚鱼 刚孵出的鱼苗沉在盘底,以卵黄囊为营养,经过15~20天时间的发育,逐渐上浮,开始摄食。 第 四 节 苗 种 培 育 2、培育池的条件 水泥池,30~60m2,水深20~30cm,水温10~12 ℃ 为宜。 3、放鱼密度 初期:5000~8000尾/m2, 体重1克:1600~2000尾/m2, 体重4~5克:1000尾/m2。 4、投喂 以动物性原料为主。日投喂率3~5%,日投喂6~8次,后期减少至3~4次。 5、水量调控:交换率3~5次/h为宜。 第 四 节 苗 种 培 育 1、培育条件 水泥池(网箱)。交换率2~4次/h;温度10~14 ℃ 。 2、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成分占50~80%以上;日投喂率3~5%,日投喂次数3次。 3、及时分塘 每月进行1次,同时降低放养密度。 第 五 节 成 鱼 养 殖 一、放养密度 二、养殖管理 1、成鱼池结构合理 40 × 4m,水深40~60cm,池水平均交换率大于2; 采用底排水。 2、投饲与管理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粮农组织根据虹鳟营养水平,又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原料供应和成本等情况,提出了虹鳟养殖饲料建议用量。 第 六 节 疾 病 防 治 一、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V) 病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 症状:发病鱼苗及幼鱼腹部膨胀、体色变黑、眼球突出,肠内无食物,胰脏组织细胞坏死,核固缩。 一、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V) 预防 : 不使用带病原的亲体繁殖幼体; 不从发病区运输鱼和卵; 养殖设施及工具用高浓度氯制剂彻底消毒; 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聚维酮碘) 50mg/l消毒15分钟。 治疗: 无有效治疗方法,发病池一般通过提高水温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 二、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V) 症状:病鱼游动迟钝,旋转 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 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 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 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