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心理学理论 1.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 佛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前生殖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俄狄普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的异性的一方。 2.埃里克森的“人的八阶段”: 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现着希望的实现。 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成年晚期(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3.华生的心理发展观:环境决定论(体现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 华生的学习理论:条件反射 4.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41页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1)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3)斯金纳强调强化要及时。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5.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43页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 动。 攻击性、性的作用、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 6.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2)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制的转化过程。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发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3)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47页 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最近发展起,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三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最近发展区:(49页) 4)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 7.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①皮亚杰的发展观: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即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②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二是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心理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 ①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③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8.新皮亚杰主义简述:(57页) A.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一原因; B.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二原因; C.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三个原因。 9.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①先天和后天的关系:先天来自后天,后天来自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