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答案:(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要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改革,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要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推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改革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 * *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本框导学: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人民群众的概念、范围。 2.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及它的实践意义。 4.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你同意以上的观点吗?为什么? 观点一:沙俄时代某思想家认为,“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而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面的非零实数,一加到前面,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观点二:“天地之间有秆称,那称铊是老百姓 ,称秆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 ,你就是定盘的星----”“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志舞台。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变” 拿破仑横跨阿尔卑斯山 “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请回答: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 鲁迅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高!’这何等英雄,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第一,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二,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四,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这种说法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点拨 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观点错误。 注意: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么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 )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首先( )的历史,是( )创造的历史。 物质生产发展 人的实践活动 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 )的主体,是( )的创造者! 实践 历史 直击生 活 沙漠公路全线绿化 壮美的三峡工程 西气东输气贯神州 中国企业500强 民用飞机中国造 数字化的青藏铁路 思考:我们今天的巨大物质成就是由谁创造的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思考: 1.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问题:谁是灿烂文化的创造者? 材料一:《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材料三: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 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