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练达标检测第三单元第15课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A.安徽凤阳江苏南京
河南开封浙江杭州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明成祖雍正帝乾隆帝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A.西汉和明朝西汉和唐朝
秦朝和明朝秦朝和清朝
娄底学业考《明史职官志》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6.谈到明朝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不能不提。电视剧中常常把他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搬上屏幕。“锦衣卫”一词所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的高度发展专制制度的强化
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思想文化的繁荣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试题类型繁多
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从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到顾炎武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能够直接反映出科举制度哪一方面的变化
A.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
考试的目的考试的影响
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之间发生的战争史称
A.楚汉之争官渡之战
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条东厂胡同其命名与明朝时设立的特务机构东厂有关。这一机构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
A.明太祖明成祖
建文帝明英宗
12.(2013·湘潭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建立明朝。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因此,在北京有“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朝时,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思维拓展】丞相设立与废除及废除原因
(1)设立与废除: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其直接目的是防止大臣专权。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目的是强化皇权。
(2)废除原因:这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行动。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加强专制统治”。明太祖时,为加强君权,他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锦衣卫”的理解。明朝设置“锦衣卫”,其实质是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也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故选B。
7.【解析】选A。科举制到明朝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朝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种取士方式,使读书人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考中做官的人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缺乏实际能力,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可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反映了唐朝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笼络了人才。“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