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养分管理 主要是氮素的应用 根据近年土壤氮素的动态变化情况,总体用量上要 “控”,在使用方法上要坚持“底足、后移”,并根据底肥追肥总量考虑的思路确定追肥量。 今年小麦苗情墒情特点 1.小麦苗情均衡一致。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小麦播期集中,春季苗情各区域表现相对均衡一致,全市主体麦田以4叶1心至5叶1心为主,总体苗情为:一类苗减少、二类苗增加,三类苗略增,其中一、二苗占到92.69%左右,仍是近年来较好的年份,有利于采取统一管理措施。 2.群体个体状况正常略差。去秋降温早,积温少,但温度指标接近形成冬前壮苗。群体适中偏少,全市平均亩茎数72.6万,比常年偏少5.5万,但仍属于接近正常苗情年份。个体偏小,单株分蘖2.83个,次生根3.74条,个体发育略低于上年同期,旺苗基本没有,群个体接近正常,有利于促控管理。 3.基本带绿越冬。虽然去冬极端温度低,但由于雨雪过程多,土壤含水量大,护麦安全越冬,主体麦田少量干尖,为基本带绿越冬,除个别地块、个别品种有点片冻害死苗外,主体麦田无冻害死苗,总体越冬状况属于差于近两年,好于常年,有利于早转化、早升级。 4.土壤墒情历史较好。今年全市大部分麦区越冬期间降水量达20—40mm,局部达40mm以上,比历史同期偏多5—6成,为1980年以来的第7个高值。由于越冬期间雨雪过程多,降水量大,特别是返青前全市大范围降雪,补充了土壤墒情,目前麦田土壤墒情表现无论壤土地、沙土地均较好,据我市10个县(市、区)2月22—25日76点测定,麦田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1.25%—88.56%,土壤含水量是多年来同期最好的一年,有利于协调春季苗情与水肥的矛盾,实现春管主动。 5.小麦返青期正常偏早。由于2月上中旬温度偏高,但由于土壤湿度大,地温回升慢,小麦返青晚于去年接近或早于常年。目前小麦已经返青,比常年早2—3天,有利于小麦提早穗分化,形成大穗。 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麦田群体不足,个体素质差 。由于去冬降温早、积温少,加之部分麦田播种偏晚,造成群体偏小,部分麦田没有冬前分蘖,进而造成群体不足,不利于争取足够亩穗数;与此同时,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次生根偏少,分蘖节不饱满。 二是春草和根部病害威胁较大。由于去秋11月上旬雾霾天气和低温影响,秋草除治面积小,加之越冬和目前土壤墒情好,麦田杂草的威胁加大;另外由于土壤墒情好,含水量高,对小麦根部病害的侵染发生有利,潜在威胁加大。 *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秘书长 李月华 小麦春季管理是小麦一生管理中的关键时期,春季管理是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光温与水肥、高产与倒伏等一系列矛盾的关键时期,是奠定高产基础的关键时期。 一、春季管理的理论基础 春季是小麦穗分化的主要时期 冬小麦一般返青期开始(或越冬期)进入穗分化伸长期,各个时期对应的穗分化时期为: 1 药隔期 返青期 起身期 拔节期 挑旗期 伸长期 护颖原基形成期 四分体形成期 单棱期 二棱期 小花原基形成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 穗 分 化 过 程 生 育 期 至此,穗部各器官分化完备,形成花粉粒,再进入扬花授粉形成籽粒阶段。 因此,春季是决定穗子大小、小穗数多少、花粉粒多少,最终影响粒数的关键时期。 分蘖分冬前分蘖和春后分蘖。 春季是第二次分蘖高峰期 起身后期达到分蘖高峰期,拔节后开始两极分化。 A 春分蘖(含越冬潜伏蘖)一般可达7-10万/亩,在冬前分蘖少、群体小的情况下,春分蘖可达20万以上。 B 在冬前分蘖较少,群体不足的情况下,春季长出的潜伏蘖仍可成穗。 D C 2 冬前分蘖 春后分蘖 A.近根叶(基叶)生长在分蘖节,分冬前出生和春后出生。 B.茎生叶 出生在春季,一般4-5片,是春后特别是拔节后的功能叶,是春后干物质形成的主要功能叶。 春季是形成产量叶片的主要时期 叶片一般分为两类 3 近根叶 茎生叶 叶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干物质的积累(最大叶面积系数5-6最好,主要是旗叶、穗下节间、倒二叶、绿穗的光合作用),是形成产量的基础;上下叶片的大小直接影响株型结构(纺锤形最好),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因此,春季管理的好坏、对叶面积和株型结构的影响,直接导致最后产量的高低。 A.初生根 一般3-5条,多的达7-8条, 初生根一般在种子萌发开始长出,到第一叶出土时数量确定,在小麦拔节前起主导作用,拔节后其功能逐渐减低,但一直到抽穗期仍有功能作用(大约占10%)。 春季是根、茎生长最旺盛时期 B.次生根 伴随着分蘖长出的节根,一般每个分蘖节可以长出1-3条;次生根从分蘖发生时开始长出,到拔节期基本结束,从返青到拔节是次生根生长的高峰期,一般6-10条。次生根在小麦拔节后开始其主导作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根系。 4 初生根 次生根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削峰工程畸形上报说明要点.doc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八章第2节农业地域类型要点.ppt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件要点.ppt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十八章第1节中国自然地理课件要点.ppt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要点.ppt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十七章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课件要点.ppt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要点.ppt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要点.ppt
- 学案】2016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要点.ppt
- 四上3《鸟的天堂》课件解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