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登金陵凤台》《登快阁》 学案.docVIP

古诗两首《登金陵凤台》《登快阁》 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两首《登金陵凤台》《登快阁》 学案

古诗两首《登金陵凤凰台》《登快阁》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李白和黄庭坚的文学常识;熟练背诵这两首古诗词。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领会诗词借景抒情和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李诗中寄寓的忧国伤时的怀抱,以及黄诗中所表现的孤独落寞中追求自我人格。 【温故知新】 1、李白(701-762),字( ),号( ),( )时代大诗人,与( )齐名,世称“李杜”。李白是伟大的( )诗人,风格明朗自然,雄健狂放,想象奇特,俊逸飘洒。后人称其( )。有《 》。《登金陵凤凰台》在体裁上属于( )。 2、黄庭坚 (1045-1105),字,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1、“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3、“长安不见使人愁”和“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两个“愁”的含义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 (二) 1、全诗以( )字为脉络,生发出层层诗意。诗共八句,可分四层: 首联入题。写登阁的( )和( )。因为厌倦官务,故欲求快意,于是以登上快阁为快事。“倚晚晴”点明登阁时间在傍晚,由( )二字转出下面两句的景物描绘。 颔联( )。写登阁远眺所见山水胜迹,画出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从中求得快意。 颈联( )。从远眺景物回到自身处境,抒写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浇愁的心情,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 尾联(述 )。由眼前江水展开联想,拓展诗境,表述了摆脱拘束、追求精神自由的意愿。 2、“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把自己称为“痴儿”,带有( )的意味。由于官位低下,公务冗杂,诗人急欲排遣心中的失意无聊之情,于是登上快阁,在“倚晚晴”之际, 实际上是追求( ) 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中体现是诗人什么的精神境界? 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面看来只是反映了一种倦于世事、归隐故园的意愿,实质上是表明了什么? 【拓展】 (一)2011高考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从题材上,属于________(2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 (二)(2003年高考) 望海楼[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17.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 。(2分) 18.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 )和( )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2分) 19.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2分)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20.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2分) (三)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四)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

文档评论(0)

yuerang30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