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青——锁不住的歌声.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安青——锁不住的歌声

余安青:锁不住的歌声 在众多的朋友中,年过花甲的余安青与洛宾老人的情谊可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他们最初以看守与囚徒的两种不同身份关系相认识,然后成为师徒,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以至于在洛宾先生百年之后的岁月里,成为传播王洛宾音乐艺术的重要见证人和直接传承人之一。 德高望重的余安青,现在的身份是新疆当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奇石玉石研究会会长,更是王洛宾艺术研究会顾问和重要成员。他痴迷玉石奇石研究和推广,在研究中注入艺术特色,这些都是从王洛宾音乐艺术中获得的灵感。 在他的多种著作中,他最满意的是王洛宾音乐艺术意境探索和研究,成为众多王洛宾音乐艺术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他独自拥有与王洛宾有关的资料,王洛宾先生的二儿子王海星、三儿子王海成,以及王洛宾研究专家刘书环先生等都对余安青尊敬有加。 有边塞诗人、军旅诗人之称的余安青年轻时当过骑兵,后来担任监狱看守。退休前长期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工作,为人豁达大度,人缘很好……每每谈起王洛宾,余安青就会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洛宾先生已经仙逝十多个年头了,但在我心里,他从来都都不曾离开我们,他留下了大量美妙的歌曲,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也是我们最感欣慰的。” 余安青说,他来新疆四十多年来,认识的人很多很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王洛宾。” 他说,要说与王洛宾的交情确实也是一种缘分。“王洛宾在青海呆过,我也在青海生活过;他当兵来到新疆,我也是从青海当兵调防来到新疆;他爱好文学艺术,我也爱好文学艺术,他在新疆第一监狱服刑,恰好我也在第一监狱当武警执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王洛宾服刑期间,余安青在监狱当看守,是武警排长,彼此是囚徒与看守的关系,但彼此尊重,互相切磋,关系亲密;八十年代,平反出狱、进入人生暮年的王洛宾,经常在老干处活动,余安青正好又在从事自治区老年工作,在工作中,他们之间又有许多的交往,无论王洛宾在监狱服刑、释放、平反、回国讲学、出国等各个阶段,余安青始终是他的见证者之一。他们之间交往,从不讲客套话,是以诚相待。在余安青的文学创作道路中,王洛宾给他指导帮助很大,余安青也给予王洛宾不少的帮助,生活、学习还有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王洛宾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 珍宝岛战役后,为加强新疆驻防兵力,国防部从内地往新疆调派部队。1969年5月20日,参军不久、身穿新军装的余安青乘坐军运闷罐车,从青海独立师调防到新疆。调防途中,他和年轻的战友们热血沸腾,一心想着可能与前苏联打仗,要保卫边疆。战友们咬破指头,书写请战书,要求到新疆参战。激情难抑的余安青写下了参军后的第一首诗《假如明天在战场》。他没想到,来到乌鲁木齐,就被分配到了乌鲁木齐八家户新疆第一监狱当执勤,看守犯人。 “那时中央军委发了一号战备令,晚上睡觉都不脱衣服,实枪荷弹。塔城尉犁铁力克提战斗打响,中苏局势比较紧张,监狱大墙内外都在紧张地挖防空洞,往内地疏散人口。1969年至1971年,监狱里也枪毙了一批死刑犯。” 余安青回忆说,“我在青海参军后调防前,有一位姓罗的音乐教师,在欢送余安青到新疆时,他还专门叮嘱我说,他的音乐老师很有名,就是写了青海名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作者王洛宾,他现在就在新疆,你要见到他,一定要替我向他问好,就说我们大家都很想念他,没想到我找到的王洛宾,竟然是在监狱服刑中的犯人。在那个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余安青又是一个身穿军装,带着武器的军官,和身穿囚服,服刑劳教的犯人,常理是无法交流的。可我们竟然成了心照不宣的好朋友,这在当时的环境里,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 余安青1971年被提升为监狱警卫部队排长,专门负责监狱南大门看押警卫工作。春节期间,他带几个班长到监狱的民族管教干部阿不里米提(后来是新疆警官学校的党委书记)

文档评论(0)

st4739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