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DVT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至今缺少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法。随着血管腔内微创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临床上开展了许多基于微创技术之的新的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有:导管介入直接溶栓、深静脉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及超声血栓消融术等。
病因:
1、静脉损伤
2、血流缓慢
3、高凝状态
(Virchow 血流动力学理论)
DVT危险因素
1、年龄 6、医源性因素
2、制动 7、血管炎性疾病
3、创伤 8、慢性内科疾病
4、恶性肿瘤 9、原发性高凝状态
5、外科手术 10、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
临床表现和分型
1、疼痛
2、肢体肿胀
3、浅静脉扩张或曲张
4、全身反应
DVT分型(部位)1、中央型 2、周围型 3、混合型
DVT临床发病时间分期
1、急性期:发病14天以内
2、亚急性期:发病15-28天
3、慢性期:发病28天以后
4、后遗症期:指出现PTS症状
按严重程度分型
1、常见型DVT
2、重症DVT:
①、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
②、股白肿:伴动脉持续痉挛
检查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500μg / L(ELISA法)
2、凝血功能检查:PT、INR、FIB、APTT、TT
二、影像血检查:
1、超声多普勒检查
2、下肢静脉CTA
3、下肢静脉MRA
4、放射性核素检查
5、下肢静脉顺行造影
诊断标准:静脉造影 Phlebography
诊断标准及影像表现
诊断标准:静脉造影 Phlebography 1923年首次应用于人类,20世纪30年代得到普遍的应用并成为诊断静脉疾病的金标准
造影表现:
1、闭塞或中断
2、充盈缺损
3、再通
4、侧支循环形成
DVT治疗
1、一般处理及内科治疗
2、介入治疗(考虑: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长期性)
一、预防和内科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度,急性期过后起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
2、抗凝治疗:首先予以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一般用5-7天。肝素和华法林合用至少4-5天。当凝血酶原国际化比率INR2.0时停用肝素,继续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每日剂量根据INR调整,定期复查INR,维持在2-3之间。
3、药物溶栓:溶栓治疗可减轻症状,但血栓很少能完全溶解,且出血风险大。
二、介入治疗
一、经导管溶栓治疗
1、适应症:①急性期DVT;
②亚急性期DVT;
③DVT 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
2、 禁忌证①3 个月内有脑出血和(或) 手术史、1 个月 内有消化道及其他内脏出血者和手术史;
②患肢伴有较严重感染;
③急性期髂-股静脉或全下肢DVT, 血管腔内 有大量游离血栓而未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
④难治性高血压(血压> 180 /110 mmHg);
⑤75 岁以上患者慎重选择。
二、滤器置入术
1、适应症:①下肢急性DVT ②抗凝治疗仍有肺栓塞者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抗凝治疗失败者④既往有PE病史或可能再发PE者⑤PE栓塞取栓术后⑥准备手术取栓,防止术中脱落⑦慢性肺动脉高压伴高危因素者⑧股髂静脉血栓大于5cm以上的漂移血栓者 ⑨严重心血管病或肺动脉床闭塞超过50%者
三、机械性血栓清除
文档评论(0)